文/陈根
喜马拉雅是当前最大的音频平台。从去年开始,喜马拉雅一直在冲击上市。2021年4月,喜马拉雅在美股冲击上市失败后,转而在9月冲刺港股上市,但结果也以失败告终。那么喜马拉雅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其实喜马拉雅面临的问题跟所有的当前的这些互联网平台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如果在投资者还相信商业故事,还能够配合着用户高增长的情况下,就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变现。如果没有抓住这个最好的机会窗口,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毕竟没有登录资本市场之后,投资者有强大的退出动力,而企业又面临着营收平衡的压力。此时,时间越久,变现越困难,前景就越暗淡。
因此,即便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仍逃不过亏损的魔咒。更重要的是,直到今天,在各类内容形态中,音频行业渗透率仍旧最低,排在视频、短视频、网文阅读之后,音频平台想要盈利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客观的来说,喜马拉雅现在面临的是尴尬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音频是不是一个好的赛道,显然音频是有需求的,因为声音是人类五官中的一个。不论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只要是这三大人类核心的系统,都能够产生很好的商业化机会。但是单一的听觉,相对视觉与听觉混合的视频化平台而言,用户面显然是更局限的。毕竟听觉能够解决与使用的场景是非常有限的,当然优势也有,就是投入的成本会相对比较低。不像视频平台在内容的硬件存放层面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其次,音频已经过了模式创新期,通常而言,一个新的模式起来的时候,就要在PPT勾画的那种即朦胧又还有强大商业想象力的情况下,配合着一定的用户增长。在这个时候进入资本化是最具有价值的,因为整个商业模式都还很朦胧,于是在朦胧美的情况下,投资者还没看清楚,还愿意在雾里看花中相信可能有美好。
但是喜马拉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并且在市场从音频向短视频转变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说服市场这种商业模式的未来,并且财务数据的衣服不断被扒下之后,投资者看到的身材并没有之前的那么美,这就是现实困境。
最后,营收与盈亏压力下,内容的创新优势变得困难。也就是说,音频企业为了加大营收,以及缩小亏损来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还具有朦胧美。
此时要做的事情通常就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加大投入来推广,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营收与用户增长;二是不断的减少开支,包括管理人员,以及对创作者费用的支出。而这个时候又需要面对现实的问题,对于优势的创作者们来说,一边是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可以带来更大的商业化空间,一边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音频内容的创作上之后所获得的报酬越来越低,这就必然会导致优质创作者的流失。
并且,另外一个现实的困境是,对于音频平台而言,流量的变现能力有限。能做的就是平台上的一些广告,以及植入一些音频广告,然后一些优质内容的收费与分成。但是最大的商业化,也就是当前流行的直播带货的这样一种最直接的商业化变现,就成为了音频这种只是基于听觉模式下的天然硬伤。已经走过了春天与夏天,正处于秋天的喜马拉雅,是否能够成功的走过冬天,这是摆在所有音频平台面前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