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乐观、阿里谨慎:Q3财报背后的破局力量

专栏号作者 杨思亮 / 金沙手机网投app / 2021-11-20 11:44
"

来源 / 杨思亮

京东与阿里巴巴昨晚同时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资本市场和股价表现冰火两重天。阿里巴巴Q3财季业绩不及预期,营收增速下滑明显,倒逼下调明年营收预期,股价也一改过去两周复苏势头,截至收盘美股跌幅达11.13%,市值蒸发约1600亿元,港股开盘股价跌超9%。

京东Q3营收则超过市场预期,发展势头稳健看好,股价随之上涨5.95%。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商行业告别利润、高增长新时代,资本市场对以阿里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和以京东为代表新型实体经济截然不同的未来市场预期,电商旧秩序竞争格局濒临瓦解,破局力量孕育而生。

先看京东财报核心数据:

1、京东第三季度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154亿元。其中京东零售收入为1980.02亿元,同比增长22.96%,经营利润为79.42亿元,同比增长17.92%。京东物流收入为257.49亿元,同比增长43.33%,经营损失为7.26亿元。

2、京东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26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2%,去年同期为53亿元。京东表示,本季度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主要有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50亿元。

3、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损失为28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6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0亿元,去年同期为56亿元。此外,京东在营销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的营销支出为78亿元,同比增加42.3%。

京东第三季度96%的成本和费用都用于实体经济投入( 技术研发5年投入750亿),包括商品采购、基础设施、物流履约、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对品牌商家扶持等,这些领域多属于实体经济的核心领域,社会价值巨大,属于利他经济范畴,资本看好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阿里财报核心数据:

1、阿里第二财季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不及市场预估的2061.7亿元;调整后EBITDA为348.4亿元,同比下降27%,不及市场预估的401.9亿元;非美国会计准则下,调整后净利润28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

2、阿里国内商业板块同比增长31%,全球化业务同比增长41%,以阿里云、菜鸟为基础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同比增长32%。经调整 EBITD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27%至348.40 亿元。经调整 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32%至280.33 亿元。

3、阿里主动下调了 2022 财年的总收入预期,上季财报阿里给出的年度总收入预期是9300亿元,对应增速为29%。Q3财报披露后阿里将同比增速调减至20%-23%。

对于利润同比下跌,阿里表示减少主要由于公司对关键策略领域投入的增加,以及公司支持商家的举措,如对淘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及 Lazada的投入同比增加人民币125.75亿元。若不考虑该等投入的影响,阿里在商业分部的盈利将同比持续平稳。

总体来看,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的垄断行为遭罚182.28亿元后,监管风险带来的市场利空已经逐步显现。无论是利润还是营收,增速趋缓已是大概率事件,虽然Q2收入同比增长29%,但其中包含合并高鑫零售数据,扣除后实际增速为16%,核心电商业务的增速只有3%左右,近乎停滞。

新型实体企业的乐观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平台经济模式,最主要收入来源长期是淘宝天猫的广告费和佣金,也就售卖流量,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与实体经济和产业链融合度远不及京东。

阿里巴巴Q3客户管理收入的大幅下降(包含广告及佣金收入),是导致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速仅为3%,处于历史冰点,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而在上一季度这个数字还有14%(与上几个季度相比仍处于历史低位)。

整体低迷、市场竞争激烈,或许是导致天猫实物GMV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财报还显示,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GMV同比仅录得“单位数”增长,而阿里传统优势的服装和配饰类目GMV增长放缓,京东却在“二选一”霸王条款终结释放出的市场红利下补涨。

京东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强调如何以供应链优势赋能品牌,与专注赚广告费和抽佣的“平台经济”做切割,其收入来源来自商品销售和服务收入,前者是自营业务,后者则由“平台即服务收入”、“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构成,两者共同拉动京东新的增长。

财报显示京东三季度的“平台及服务收入”(主要来自3P业务的广告和佣金收入)达168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京东总营收的增长,也明显高于阿里巴巴“客户管理”收入3%的增长。京东三季度的“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主要来自物流外单)达159亿元,同比增长53%。

随着“二选一”霸王条款在反垄断法面前逐渐终结,不少此前只存在于其他平台的品牌密集进入京东,财报电话会中京东CFO许冉也表示,京东今年在大力建造3P生态,这对于受到供应链影响的1P业务来说将是非常好的补充。预计在第四季度,京东3P业务的增长表现会好于1P,与第三季度的结果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京东高管当被问起宏观环境对业务增长的影响,阿里巴巴态度谨慎,其首席财务官武卫认为阿里巴巴是市场上最大的主体,我们所受到的影响肯定也是最大。

京东方面则相对乐观,京东集团总裁徐雷表示京东平台消费主力的消费特征是城镇化、家庭消费、目的性,确定性和计划性,宏观环境对京东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但不排除这种态势对一些“随机性购物”公司有更大的影响。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京东作为新型实体经济对宏观市场波动有较强抗挫能力,稳坐钓鱼台才能乐观。阿里巴巴主打的平台经济,长期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只得谨慎对待。

电商破局力量孕育而生

2015年,京东曾立志打造成“国民企业”,刘强东不止一次强调,“如果我们的员工,有一天老到不能工作的时候,却没有保障,那我们这个企业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京东永远不会为节约开支而减少对员工的保险和福利。

从Q3财报也可以明显京东满满的社会担当,成本和费用支出96%投入到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用户体验以及商家扶持等具备长期价值的业务,京东继续保持了相对低利润率的运营,当季经营利润为26亿元,经营利润率仅为1.2%,算是薄利多销,微利经营,实现与产业链美美与共。

从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可以明显看出,以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实体企业”产生的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那点利润。比如凭借自身的基础设施、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发挥技术的外溢效应和放大作用,京东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促进经济恢复向好,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供给体系优化升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营。

资料显示,今年 “双十一”期间,通过促进供应链全流程降本增效的一系列政策,京东供应链促使中小型商家新增数量同比增长超105%,中小品牌新增数量同比增长超4倍,新品数量同比增长超58%,还帮助中小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较2020年同期降低4.2天,中小商家新客转化率高4倍,帮助4.3万个商家的成交额提高2倍以上。

“双十一”所迸发出来的消费增长的活力,表明中国经济仍有着长期增长的深厚潜力。京东在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更快的生产消费循环驱动产业链加速技术改造,迭代升级产品性能和品质,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升级的需要,推动中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提升。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如同中国电商的灯塔般存在,京东则一度受物流等重资产影响成为指责对象。然而风水轮流转,从二者Q3财报可以看出,京东对新型实体企业的坚持,逐渐到了红利收割期,平台经济似乎到了市场红利末期,破局或许成为必然。

京东立志做国民企业,注定难以长期获取暴利,选择薄利多销,实现今日的基业长青,这也是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实体经济能持续保持稳健经营,走向正道成功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声明:金沙手机网投app 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金沙手机网投app 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