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自媒体 / 倪卫涛
今天借着鞋圈2020年很热的两件事来聊一个实际上我也不是很想谈的话题,球鞋文化。毕竟只有外行人才关心这个问题,懂的人不会纠结。
到底有没有球鞋文化?球鞋文化到底是什么?球鞋文化就是炒鞋吗?
其实能够问出这些问题的人,就已经说明他完全不懂球鞋、不懂球鞋文化,更谈不上是sneakerhead。真正的球鞋玩家根本不会纠结这三个问题,「球鞋文化」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存在于每个球鞋玩家心中那些无法取代的故事。
就像左述曾在微博上说过:"你觉得球鞋没有文化。那是因为你还没遇到那个会跟你讲故事的人~"。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球鞋文化的回复点赞很高,"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三井的影子,'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设计师'... 在很早以前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的梦,但我们却都在现实社会的打磨中逐渐地走向了平凡,球鞋也成了我们作为情感寄托的载体。"
懂的人自然会懂。
如果不懂,那就看看网飞制作的美剧《SNEAKER HEADS》,也是最近鞋圈的第一个热点。剧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主角压抑不住对球鞋的喜爱重新回到了球鞋圈子,并且希望通过球鞋赚钱来提高生活水平,和他的朋友们在球鞋市场中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奇遇"。
抛开剧集制作水平不谈,仔细去看美剧《SNEAKER HEADS》就能发现,整部剧还是很完整的呈现出当下鞋迷的生活以及与球鞋的故事,能找到所有 Sneakerhead 的影子。
即使有网友说,这部剧明明应该叫"鞋贩子的一生",但谁又能否认,导演不是借此希望纯粹的球鞋文化回归?
毕竟除了加价买鞋、鞋贩子投机抬价,整部剧融梗无数。隐退江湖的OG瞒着家人到处排队抽签、看似一无是处满嘴跑火车的球鞋老炮却对经典版复刻版限量版背后每一场比赛娓娓道来,更能看鞋识码、深谙潮流之道,剧集最后还引入了当今非常热门的球鞋清洁的元素……可以说非常专业了,想必引起不少鞋迷的共鸣。
关于球鞋文化,我想说的是,球鞋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对任何文化没有深入了解其中,都无权发言。球鞋文化也一样。
但是,球鞋文化又很特殊,大量新生代的加入让这个圈子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混杂。如果我不说,你不说,大家都不说,那么球鞋文化真的要被炒鞋淹没了。而且,越是头部的玩家越应该站出来,保护整个行业。
这部剧出来以后,nice app在站内banner位直接上了一篇对这部剧的影评,微信公众号也推了。要知道,广告位卖货为主,很少有平台会拿出轮播图和公众号的资源推广关于球鞋文化的内容。
但nice就这么做了,而且旗帜鲜明,直接否认了球鞋文化是个笑话。这么看,nice骨子里是有球鞋文化的。作为一个商业平台,我们接受平台的商业行为,所以这次周老板的表现值得点个赞,可以称得上球鞋转卖圈最有球鞋文化和情怀的老板了。
真正热爱球鞋文化的人,为了收集几双鞋,愿意跑遍大半个地球;为了说服球鞋收藏家出售一双鞋,可以默默等待好多年。为了保护球鞋文化,即使不想罗嗦,也不得不站出来说。他们愿意相信,跟风、浮躁并不是真正的球鞋文化,投机者没有能力让球鞋文化变味,最多只是制造了一些眼球罢了。
买鞋是热爱,卖鞋也无可厚非,把球鞋转卖给更喜欢的,自己再去入手其他喜爱的,有何不可?
球鞋二级市场长久以来就是这么运转的,有球鞋买手第一时间将首发球鞋带到国内;有热爱球鞋的玩家在线上、线下交易、交流;有专业的鞋头辨析流行趋势与潮流热点,洞察大众品味与市场契机,结合自己的经验、资金、人脉,苦心经营,把球鞋做成事业。
当然,也有恶意投机者的加入,这些人把球鞋仅仅当作一个载体,是他们炒作的对象,锁单、内部交易是他们的惯用手段,只为抬高球鞋价格从中牟利。这些恶意投机者的加入只是带来了一些杂音。鞋贩子受到关注,是因为外界对真正球鞋市场的不了解。蹭热点的行为在任何领域都有,不能因为旁的,否认了主流。
第二件事就是,今年国内还举办了首个超限量顶级球员版典藏球鞋专场拍卖会。作为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的专场,拍卖会共拍出376双鞋,总成交额达到718.405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双鞋约1.9万元。
央视金沙手机网投app 对此次拍卖会进行了直播,很多媒体也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这是对球鞋文化的正名。不管是在二手球鞋交易市场还是球鞋拍卖会上,真正懂得和喜爱球鞋文化的买家,最看重的是球鞋背后所蕴藏的情感价值,这也是他们愿意以高出市场价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将这些球鞋收入囊中的原因。
球鞋文化在sneakerhead的保护下,越来越回到本源,依然是鞋狗们情感的寄托、情绪的载体、文化的浓缩。
在《SNEAKER HEADS》的结尾,OG回归了家庭,对妻子说"我知道你觉得这就是双鞋而已,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鞋为什么重要?因为这是我爱上你那天,所穿的鞋。"
所以,球鞋文化究竟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都与球鞋的故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