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绿皮书》斩获最佳影片奖,《罗马》拿到最佳外语片,第91届奥斯卡在一场流媒体与好莱坞传统影视巨头的暗潮汹涌中尘埃落定。
这一结果看似也恰如其分,奥斯卡对Netflix敞开大门又同时让其作品与最高奖项失之交臂,可以说是开放与制约的最佳诠释。而此前2018年戛纳电影节甚至将《罗马》拒之门外,由于福茂一句“必须要有在法国院线正式公映计划的作品,才可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导致Netflix与戛纳彻底翻脸。
如今借助《罗马》获得的普遍认可,这家纯流媒体公司有底气向院线喊话:我们不是只知道大数据,而是真正愿意支持艺术创作。
今年奥斯卡的主题是“拥抱”,包容一切多元文化,Netflix出现在内,或许是个关键信号。
失落的奥斯卡,进击的Netflix
据外媒报道,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初步收视率出炉,颁奖礼计量市场收视率为21.6,占比为36,比一年前的早期数据上升了14.3%。去年第90届奥斯卡的初步收视率为189 /32,创下2654万观众的历史新低,18-49岁观众的收视率仅为6.8。不过,即使今年数据暴涨,这依然是有记录以来观众人数第二少的一次。
进入21世纪,奥斯卡收视率最高的一届为2014年,共有4370万观众观看,而自此后,2015-2018年的观众人数分别为3730万、3730万、3290万、2654万,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
奥斯卡已使出浑身解数,但还是处处透露着无力。
早前传出颁奖方式有变,即今年奥斯卡将在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化妆和最佳真人秀4项大奖的颁奖典礼上播放广告,随即遭到了所有好莱坞电影人的抵制,他们在信中写道:我们偏离了这一使命,转而追求呈现娱乐,而不是展示一种庆祝我们的艺术形式及其背后的人的方式。
当观众对一部部奥斯卡最佳影片越来越陌生,而好莱坞惯用的爆款逻辑使影视巨头向大片倾斜,日渐迎合大众口味,奥斯卡正在走进独立电影和政治正确的“死胡同”。
比如今年,《绿皮书》涉及种族阶级矛盾,《黑色党徒》涉及黑人题材与黑帮3K党问题,《波西米亚狂想曲》涉及同性恋、艾滋病问题,《罗马》涉及墨西哥裔移民问题,《一个明星的诞生》涉及女权的爱情音乐片。
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院长Bill Mechanic在自己辞职信中,曾告诫:“大型重工业电影不一定是差的电影,小型独立电影也不一定是好的电影”。
奥斯卡习惯于抛开票房榜、在小成本独立影片中寻找“遗珠”,而一向以接手院线排斥的电影闻名的Netflix,恰好卡在了这个关键节点,这是为什么近几年奥斯卡对流媒体态度缓和的主要原因。而且在今年更表现出强烈的包容,早先,Netflix只在一些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奥斯卡奖项上取得荣誉,这届却收获颇丰、几乎问鼎最佳影片。
这固然源于Netflix的“冲奥”sands金沙游戏官网 ,纽约时报说,为了让《罗马》问鼎奥斯卡,Netflix砸下的公关预算高达2000万美元。不过更深层次的是,Netflix所代表的流媒体趋势插入好莱坞腹地,给困窘之中的奥斯卡带来一些新意。
占领好莱坞的“中间地带”?
好莱坞一直不待见Netflix,不只是因为其强势态度以及背后强劲的增长力,根源在于影院、流媒体同步上映的方式,将彻底打破电影产业现有的运作规则。有机构预测,2019年全球流媒体收入可能超过线下票房收入,与之相对地,传统影视巨头的新兴流媒体平台集中在今年落地,所以,外界将关注点都放在了这场围剿与反击的“战争”。
但是,电影既是商业,也是艺术,从后者的角度看,Netflix的存在对日益两极和僵化的好莱坞影片制造模式,或许是一场内容上的积极互补。
在美国老牌杂志《名利场》的特别报道《好莱坞已死》中,作者认为好莱坞这个庞大机器在变得臃肿、迟缓,而且傲慢地对新事物视而不见。他在文中写到:就像我们过去曾放弃整张专辑而选择单曲、放弃纸质书而选择电子书一样,我们最终会放弃电影院,那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昂贵、不便且选择上受限的电影院。
这和Netflix的理念相同,给消费者提供多一种选择。
《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在被媒体追问“背叛(影院)原因”,回怼记者时给出了一个新的名词:院线电影中产阶级化。客观揣测,这和北美电影票价有关。数据显示,电影均价从2011年的7.93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97美元,6年间增长率为13.1%。电影市场红利消失,票价上涨将很难停止,这个时候,消费者选择Netflix不足为奇。
但左右观众消费选择的不只是价格。2000年以来,好莱坞一直奉行的“爆款”策略,最初是阿兰·霍恩在华纳兄弟的尝试,后来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策略:即使是最忠实的影迷,一周也就至多看一部电影而已,所以得确保他们看的就是你制作的那一部。
而将近二十年过去,迪士尼等六大巨头还在践行这一理念,这导致好莱坞制作环境变得越来越两极,大片厂头部影片与小成本院线影片的差距加剧。某种意义上,介于两者的“中间地带”便也相应地消失了。
现在Netflix借助雄厚的资本和影响力,正准备承接这部分空缺。向上探及像漫威超级英雄、《指环王》那样的超级IP,或是能够争取奖项的声望项目,向下以优秀的小成本电影补充平台资源。
阿方索·卡隆曾回应,“如果你知道电影发行的现状和复杂性,就不应该对Netflix发行这部电影做出质疑”。与此同时,导演和制片人所看重的,还有Netflix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所能给予创作人员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一方面,Netflix(在电影项目的开发选择上)喜欢符合用户需求的成品包,而且它们不像其他电影公司那样由市场驱动。另一方面,当出现僵局时,决定权通常在电影公司那边,而在Netflix,决定权通常在电影制作人手里。
当然,Netflix所能起到的鲶鱼效应,终归还是要看好莱坞自己的选择。
寻找电影届的“纸牌屋”?
虽然好莱坞有足够的理由指责Netflix“不守规矩”,但Netflix拾起被他们亲自过滤和放弃的电影项目,将其尝试、实践,不管怎么说,对消费者或Netflix用户都将是有利的选择。就像当初绿灯委员会使好莱坞六大公司错失了《指环王》这样的史诗级影片,Netflix可能也将找到“沧海遗珠”。
但目前来讲,Netflix受困于海量却平庸的原创电影内容,这是其“接盘侠”身份带来的弊端。
派拉蒙曾将预估卖相不好的《湮灭》《科洛弗悖论》,提前转手卖给Netflix以降低损失。Netflix花了5000万美元买下《科洛弗悖论》,但电影口碑惨烈扑街,烂番茄新鲜度只有19%,《湮灭》虽然口碑不错,可票房严重失利。
而与此同时,这些被Netflix收入囊中的影片,依然难以改变他们对大荧屏的追求。《湮灭》导演亚力克斯·嘉兰表示:“我们这个电影就是为影院而拍的。尽管我不抗拒小屏幕……但我和众多影片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为大银幕而拍的”。事实上,与Netflix签约的电影制作人不乏有相同观点。
尽管很难预测Netflix与院线剑拔弩张的关系,是否会随着其与导演、制片人的深度合作而有所妥协,不过优质影片的缺乏可能已经开始影响用户体验。
据Streaming Observer一项针对Netflix的影视内容报告显示,在IMDB史上最佳250部电影排行榜中,Netflix提供播放的最佳电影数量从2014年的49部下降到今年的35部,也就是说Netflix提供的点播电影库中佳作电影的数量整体下降了近14%。好莱坞电影巨头收回经典影片的播放权,这一釜底抽薪之举无疑加剧了Netflix原创电影乏力的困窘。
拯救艺术电影的光环,固然能给Netflix吸纳电影制作人才、找准行业位置创造时机,但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在Netflix股东看来却亟需看到回报。《罗马》在奥斯卡的表现固然能帮Netflix找回一些面子,但它终究还不是电影界的“纸牌屋”,现在内容开支像无底洞一样扩大,Netflix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0.16%。
《好莱坞已死》一文中指出,(好莱坞)顶层操控者们能因这种模式而牢牢地把控巨利,所以它很难掀起自内而外的变革。
所以,Netflix的出现更像是一场激起好莱坞由外向内变革的诱因,与其敌视,不如以包容的姿态学习,起码学会在观众面前不至于表现得那么高傲。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