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装修;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装修。这说明了人们对美好居家环境的热情向往,同时又对漫长繁琐、让人不得不事无巨细的装修过程深恶痛绝。
伴随着消费者的痛并快乐,我国家装、家居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一个规模超四万亿的庞大市场,这和住房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装修预算的稳步提升密切相关。
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13亿人,城镇化率58.52%,环比提高1.17%。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这意味着两年内,还将有接近0.5亿的新增城镇居民。同时,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4万元,环比提高8%,居民的家装消费能力在逐渐提高。
在这样一个持续增长又充满痛点的庞大市场中,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具有统治力的家装服务公司?我认为和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需求个性化。和服装类似,家装对个性化的要求很高,不同条件背景的个人和家庭对家装风格的喜好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很难有主流设计脱颖而出,占领大部分市场。
第二是上游供应商多而杂。据中国建筑装饰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企业数量约13.2万家,行业前50强家装企业销售总额为471.4亿,占建材家居市场比重仅为1.17 %,说明小公司、小作坊甚至个体户仍然是家装行业的主力军。这导致从门锁到瓷砖,从沙发到窗帘,每一项都有大量选择。整个项目下来,公司和客户面临在几千个SKU中做排列组合,效率很低。
第三是交付质量得不到保障。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家装平台仅提供流量导入,施工由当地的装修队伍完成。大部分施工方为第三方,平台不具有控制权,对装修质量、售后服务的管理存在问题。同时,平台需要积累下游的施工方资源,并帮助他们提升效率乃至逐步做大做强,但是一旦下游成长起来之后,对平台的依赖性便会降低,甚至最后可能脱离平台自行发展。
总体来说,在家装产业链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均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产品和服务的非标准化,而不是信息不对称。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想做家装平台,想解决供需信息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整合装修公司、施工方和消费者的需求,依靠平台入驻费、广告宣传费和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但目前看来,市面上的互联网家装平台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轻型平台公司的盈利模式仍然需要探索。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只有重公司才有未来。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家装公司想要破局,需要抓住三个要点:
首先要自己做设计,同时把设计简化、标准化。公司需要将方案数量控制在百套,风格和搭配满足大众化需求即可。对于高端甚至是超高端的小众项目,虽然客单价和毛利率高,但标准化程度低、客户群体小,可以不作为公司目标客户。
其次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公司根据设计方案定制并精简SKU。比如全部方案共用的SKU有100个,根据设计特点,每个方案再外加十几个独特的SKU。接着自己抓选品,SKU确定下来之后,公司需要挑选优质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评级制度。例如地板生产厂商,公司要直接到地板的生产基地去审厂,从工厂资质、用料、生产流程、生产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
最后是施工监理。再好的设计和产品,在施工交付出了问题,等于前功尽弃。在起步阶段,施工需要自营,保证质量,逐步摸索并建立标准,形成一套培训输出体系。在扩张阶段,可以考虑采取加盟模式,用建立起来的标准和体系对加盟的施工方进行管控和培训,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监理人全程参与,保证施工质量。
我认为,未来家装行业分散的竞争格局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直到有能力利用技术整合产业链,并实现上下游强掌控的公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