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编年史专栏号
其实,早在周三的时候,我就披着一层“文艺复兴”的皮和大家见过了一次面;只是大家对于我的身世、生辰八字,青春期叛逆期和求偶期大概还不太了解,所以就被人家虎哥、钛妹给婉拒了。
但我本人本没有多少气馁,毕竟这年头没有一点“真材实料”是寸步难行的。
于是乎,这几天我抽空恶补了下《祖宗十九代》,才发现我本人还真没那么简单。
国外综艺节目发源时间较早,请原谅具体时间我本人也不知道;但它们对于港台以及内地综艺影响深远,欧美或日本首创再被港台“移植”,接着又被内地“借鉴”,形成一片燎然之势。
台湾电视初期只有新闻、教育、歌唱节目,所以1962台湾综艺鼻祖《群星会》作为头一个纯歌唱类型节目“一鸣惊人”,并在1966年~1969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从白嘉莉主持的《银河璇宫》到崔苔菁主持的《翠笛银筝》,以及《阳光绿野摄影棚》;不只是舞美更加奢华,还加入了歌舞、访问、短剧和魔术等,综合型综艺从此萌芽。
同时期,香港无线电视台也推出了自己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
至于内地扛把子综艺节目《春晚》起源于1979年,1983年首播,并于2014年定位为国家项目。
央视春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可谓是举国之力集大成之作。
内地综艺起步比较晚,国情是一部分原因,当时的生活水平也极大遏制了人群群众对于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内地综艺才初见端倪,当年最有名的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这两个节目带领了中国的电视节目走向丰富多彩的一面。
当然,这一文一武两大综艺节目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深刻影响;80后几乎完全就不了解《综艺大观》,或许对于《正大综艺》还有一丝印象,这类节目太“吵闹”。
直到2000年前后,1996年央视推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1997年湖南卫视推出嘉宾访谈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1998年湖南卫视首开大陆媒体婚恋节目先河推出《玫瑰之约》;2000年央视推出益智类综艺节目《开心辞典》;以及2004年湖南卫视开始举办的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赛《超级女声》(2004年韩国元祖综艺《情书》刮起了一阵综艺热,与此同时,《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平步青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最初火遍大江南北的综艺节目或多或少都有借鉴的痕迹。
就像《实话实说》借鉴的是美国脱口秀模式;《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综艺60分》;《玫瑰之约》参照台湾《非常男女》;《开心辞典》仿效美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超级女声》因袭《美国偶像》(2005年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甚至对《超女》提起法律诉讼)。
至此,内地综艺似乎就一直笼罩在“抄袭”的阴影下茁壮成长。
而在此过程中,虽然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生活类服务节目《非诚勿扰》曾一度因为其新颖的节目流程盛嚣尘上,蹭亮了孟非和乐嘉两盏“大灯”之后又和《我们约会吧》传出了绯闻。
此后,2010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推出的平民圆梦类综艺《中国梦想秀》,以及凤凰卫视于2012年推出的脱口秀《壹周·立波秀》都一直没能逃脱出“借鉴”的阴影。
2012年,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报之以歌,用歌声叩开了内地综艺购买版权的先河。
《中国好声音》节目前四季模式引进自《The Voice of Holland》(荷兰之声);引进国外已经成熟的综艺模式固然能够有效避开抄袭的嫌疑,却也在另一种程度上反应了国内综艺制作人的焦虑和不自信。
当然,就《中国好声音》的反响来说,这一波并不亏;毕竟《The Voice 》还被引进到了英国、美国和爱尔兰。
2014年,江苏卫视引进德国节目《Super Brain》推出的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一度掀起了国内不显山不露水的“脑力运动”。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模式上并没有多大的新意,那么《最强大脑》就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中国特色”创新,尤其是中国元素的输出和最强道具的融合在前四季可谓是“叹为观止”。
但是自此之后,内地综艺界似乎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2014年浙江卫视引进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2015年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明眼人都能看出它和《无限挑战》的血缘关系)……
内地综艺的韩流血统(有没有发现韩流综艺似乎对于“真人秀”特别钟爱?)自然不止这一点,它们甚至还带了一股“综N代”的怪风。
直到2016年网络综艺开始井喷,各大视频网站携专业制作团队到达战场终于遏制了这一股韩流。
这段时间BAT各显神通:
<blockquote>优酷(阿里系)播出的《火星情报局》、《小哥喂喂喂》;腾讯的《拜托了衣橱》、《约吧!大明星》,爱奇艺(百度系)的《奇葩说》、《大牌对王牌》。
</blockquote>在此之外直播也相继加入战局:
<blockquote>熊猫TV《HELLO!女神》、斗鱼直播《花漾大爬梯》、火猫直播《少女学圆》以及国内首档明星狼人杀访谈综艺节目《饭局的诱惑》。
</blockquote>当然,这一阵网综的妖风有效的遏制了韩流涌动,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了了低俗、审查等各方面问题。
就像《吐糟大会》出身未捷身先死,删减之后步惊云。
2016年不止是网综的元年,同样也是清流综艺复苏的一年。
2016年《中国好声音》和《最强大脑》都到了自己的瓶颈;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前者选择更名《中国新歌声》被《歌手》拿下,后者开始尝试娱乐化(第三季话题不断、第四季干脆就弄出了黑幕,第五季又改得面目全非)。
至于《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这一群韩流综艺也因为自己的综艺大电影榨干了自己最后的潜力,收视一蹶不振。
网综这一块除了阿里的《火星情报局》、腾讯的《拜托了衣橱》、百度的《奇葩说》似乎都没有更大建树,而这其中又以《奇葩说》最为吸睛,《火星情报局》次之。
而那些所谓的直播综艺,几乎全军覆没。
当然,对于这些原本就依赖直播平台流量的直播综艺,一个是用户本来就有限、另一个就是不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用户自然不会轻易移情别恋。
在这些负面消息之外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16年清流综艺的复苏,并在17年底达到高潮。
有趣的是这段时间,李彦宏《越野千里》、王小川《最强大脑》、柳传志《朗读者》,这些企业家的跨界越来越多了。
16年因为“武亦姝”的惊艳表现把《中国诗词大会》推到了风口浪尖,16年年底《见字如面》、17年年初《朗读者》、17年年底《国家宝藏》、18年年初《声临其境》和《经典咏流传》更是让这一阵浪潮持久不下。
关于清流综艺的涌现,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可以关注之前的文章《清流综艺——互联网下的“综艺文艺复兴”》。
但其实不管是诗词、朗读、宝藏、信件还是声音,这都只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欲望,去除了繁冗、浮夸的表达形式,用新场景新媒介新的沟通方式体现“事物”本身的价值,这就是一种综艺文化的回归。
从传统真人秀的“以人为本”到现在清流综艺的“咏物言志”,这既是观众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当下飞速发展中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 ↓
好了,说了这么多;总感觉自己正在被时代召唤!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