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ofo破裂后亲自上场,滴滴做单车或为时已晚专栏号

/ 杰夫 / 2018-02-02 11:45
现在才做,为时已晚,在国内政策大门重新放开之前,滴滴想要把更多新车投入市场难上加难;另外,在ofo、摩拜面前,后来者没有优势。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古语放之波云诡谲的互联网江湖尤为贴切。近来被推至风口的共享出行领域,就在分分合合中重蹈覆辙。


时间拨至2016年9月26日,共享单车ofo宣布获得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这是ofo获得的B+轮融资,在此之前它的投资方主要是唯猎资本、金沙江创投和经纬中国。此后ofo小黄车又分别在2016年10月(C轮)、2017年3月(D轮)和2017年7月(E轮)公布多轮融资,滴滴出行都是主要的参与方,同时DST、蚂蚁金服等巨头也成为ofo的主要投资者。


在很多人看来,滴滴自身一直在强调其要做的是出行平台,投资ofo符合其战略规划。然而时至今日,这桩看似完美的联姻却亮起了红灯。


滴滴ofo关系破裂后“接盘”小蓝


2017年7月,滴滴派驻了一批高管到 ofo 任职,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 ofo 担任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 Leslie liu 则分别到 ofo 担任市场负责人和 CFO。然而仅过了4个月,这些高管就被曝出“开始休假”,媒体将其解读为“双方磨合不顺利”。随后又传出,付强等高管已经重新回到滴滴工作。


业内传闻,滴滴作为 ofo 最大的机构股东,持股比例约为25%,仅次于ofo创始人戴威及其创始团队的股份。随着ofo与主要对手摩拜占据共享单车市场9成以上份额,滴滴希望ofo可以与摩拜合并,一方面可以减少竞争成本,收割市场;另一方面,滴滴希望争取合并公司的管理权。与此同时,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等也都和滴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滴滴基本站在一致立场。然而,ofo的创始团队戴威等人都是明确否认了双方合并的可能性。


从派驻高管风波再到合并传闻,滴滴作为资方与ofo的矛盾已经彻底浮出水面。看似复杂,其本质仍然是资方希望控制创业团队,而创始团队不愿意就范。在ofo面前,滴滴无疑是一头庞然大物,面对ofo的“不听话”,滴滴自然会立即采取行动来对付之。


滴滴首先实施的,就是接盘ofo的另一个对手——小蓝单车。2018年1月9日,滴滴和小蓝单车联合发布公告称,小蓝将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出行,而非收购。为何要强调只是“托管”,显然是由于小蓝单车身背巨额欠款。


2017年底小蓝单车资金链断裂,陷入供应商和押金拖欠风波。 小蓝单车方面表示,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务仍归属于小蓝公司。 但用户可选择将小蓝APP内的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转换为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或与小蓝公司继续沟通其他方案。


据央视金沙手机网投app 此前报道,最关键的原因是,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实行限投政策,小蓝单车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和成都五个城市的投放资质,是滴滴需要的。也就是说,滴滴想要进入这几个城市,接管小蓝单车是唯一的选择。


与此同时,小蓝的债务问题是大麻烦。具体来说,小蓝单车的债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应链欠款,二是用户的押金和充值款。行业人士透露,小蓝单车拖欠供应链的款项高达数亿元,同时拖欠用户押金同样高达数十亿。滴滴看似巧妙的托管方案,却最终可能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


1月29日,成都一律师事务所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小蓝单车受害者信息,准备就押金退还等问题提起集团诉讼,同日邀请了四川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一起对此进行专题研讨。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吕志辉指出,按目前小蓝车的“托管”方案,相当于核心资产被抽走,而把债务、押金等留了下来,这并不符合民法通则中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小蓝目前处在非正常经营状态,对用户不公,而“押金可置换为滴滴券”的方案并未解决用户退押诉求,对用户而言此为小蓝单方行为,应属无效,滴滴在小蓝没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前不应让其“复活”,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单车投放权的监管。


律师熊百祥称,供应商或用户可以提起诉讼申请裁定滴滴和小蓝的合作无效;对于押金退还问题,单个用户押金维权的成本确实太高,最好的方式是集体维权,共同推举诉讼代表人。熊百祥所在的四川蜀辉律师事务所将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渠道公开征集小蓝单车受害者信息,准备对小蓝提起集团诉讼。


在广州、深圳,小蓝贸然重投被主管部门约谈,要求先解决押金、债务等遗留问题。广州市市交通委员会发声明称,在未解决小蓝单车遗留问题前,滴滴以托管形式在穗开展单车运营属违规,政府部门将加强监管和严格管理。同样在成都,1月25日,澎湃新闻曝光成都小蓝单车拖欠物流公司几十万账款被扣车数千辆。1月29日,成都一律师事务所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小蓝单车受害者信息,准备就押金退还等问题提起集团诉讼。


滴滴为了对付ofo,接盘小蓝单车这个烫手山芋,现在看起来,未免有点太草率。小蓝单车的债务问题一日不解决,其复活之路仍遥不可及。即使偿还了给供应商的欠款和用户押金,它的品牌声誉也已经遭受了重创。


滴滴单车梦第二式:自创“青桔单车”  


 

 

 

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10月当月数据显示,ofo月活用户(MAU)高达4246.84万,排名第一,摩拜为4101.27万,位列第二,哈罗单车月活用户为356.23万排名第三,小蓝单车月活用户仅为145.30万。而在整个冬天,共享单车的使用率出现了集体滑坡,但ofo仍然稳稳的守住头部位置。极光大数据显示,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12月MAU都突破了2000万人,ofo 12月MAU为2693万人,摩拜单车为2378.2万人,哈罗单车和永安行的MAU不到500万。


显而易见的是,依靠小蓝单车来对付ofo,是远远不可能奏效。一是品牌危机,另一个核心原因在于,小蓝与ofo、摩拜的体量差距太过明显。


继托管小蓝单车后,滴滴终于打出了第二张牌——自营共享单车。1月25日,滴滴共享单车平台在成都上线:成都用户可通过滴滴骑行小蓝单车、青桔单车及ofo小黄车。青桔单车的官方亮相也宣告了,滴滴出行正式进军共享单车。滴滴方面还表示:“青桔,是滴滴出行的新成员,寓意是略显青涩又饱含希望的果实。”

 

此前,曾有传言称滴滴自有单车的目标是在今年投放600万辆。在青桔单车亮相后,媒体也不免质疑——情况若属实,在多地政府部门已出台共享单车“限投令”的情况下,滴滴如何实现大批量入局?

 

按照这一思路,青桔单车首选在成都投放的原因也迎刃而解,相比于北上广深等地,成都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政策上比较开放。但根据报道,摩拜ofo在成都占据92%,其他5个品牌加起来才8%,滴滴该如何与ofo、摩拜一较高下呢。

 

在我看来,国内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是一个日趋饱和的市场,在现有政策下,ofo、摩拜和哈罗等品牌足够供给用户的出行需求。在多个城市,早已经出现单车被荒废放置的现象,这说明共享单车当务之急不是在追求新的品牌和投放,而在于单车本身的管理及配套维修支持。


从数据来看,青桔单车先得加紧追赶哈罗单车,然后才有机会和摩拜、ofo一较高下。可哈罗也已经获得阿里的巨额投资,也是个不差钱不怕事的主儿。除了竞争对手实力强悍,摆在青桔单车面前还有两座大山:其一,高昂的造价和推广成本。倘若要实现600多万辆单车投放,就要涉及数十亿的制造成本,以及后续推广和管理、维修。其二、即使滴滴愿意不计成本打造青桔单车品牌,其面前还有最大的一座山——政策,该如何去更多的新城市进行投放呢?这才是打败对手的第一个条件呀。


有人说,青桔+小蓝+免押金,是正面对ofo 小黄车宣战,也是向共享单车行业“秀肌肉”的一次宣言。笔者部分认同,但这或许也是滴滴做单车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现在才做,为时已晚,在国内政策大门重新放开之前,滴滴想要把更多新车投入市场难上加难;另外,在ofo、摩拜面前,后来者没有优势。滴滴与ofo由爱生恨,青桔单车的诞生究竟是从长计议后的亡羊补牢,还是为了搞垮那个不听话的ofo呢?


在未来一段时间,滴滴、青桔与ofo的故事,注定为大家所热议。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