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藉由互联网蔓延,但抵制“暗网”不能只靠网络专栏

/ 最极客 / 2017-05-15 17:05
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愈加火爆,对于解决这类问题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助作用。但是,解决这类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还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

 

“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就在腿上刻几个口子”、“每天进行自残并与鲸鱼说话”……这些文字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而更可怕的是,最近许多青少年都已“执行”这些步骤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近日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死亡游戏“蓝鲸”。该游戏起源于俄罗斯,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的心理,通过互联网与社交群,诱导青少年在50天之内完成从肉身到精神层面的各种自残任务,最终致使参与者自杀。

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问题。尽管游戏创始人已经被捕,但该游戏仍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英国、阿根廷都有青少年因参与“蓝鲸”游戏自杀,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中国。5月12日是互联网社会责任日,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就抵制“蓝鲸”,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进行了探讨,尽力阻止“蓝鲸”继续作恶。

然而,“蓝鲸”现象并非个案,其背后涉及到网络成瘾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并非在今天才出现,而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已存在十余年,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说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已经足够严重,那么藉由互联网传播类似邪教的游戏而导致自杀就更为恶劣,这也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互联网的“双刃剑”性质。

尽管这个问题是由互联网的传播造成的,但其背后包含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的问题,所以想要更加透彻地解析,先要理清“暗网”是如何诱导人们走向消极的。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愈加火爆,对于解决这类问题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助作用。但是,解决这类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还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

一、自杀游戏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背后蕴含心理陷阱

“蓝鲸”所造成的影响,引起了各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0日消息,“蓝鲸”游戏创始者,21岁的俄罗斯人Philip Budeikin已经被指控。

 

“蓝鲸”游戏创始人Philip Budeikin

Budeikin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称参与游戏的受害者为“生物垃圾”,需要被“清除”,称此举是在“清理社会”。在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由于Budeikin或其他“导师”的引导,已有数十名青少年忠实地“执行”了游戏步骤直至自杀。

更为严重的是,这项死亡游戏已经通过互联网流入中国。因为在“蓝鲸”的50项挑战之中,有一项是每天4:20起床。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出现了类似于“4:20叫醒我”的群。

 

目前,“蓝鲸”话题在互联网平台中广泛升温,从俄罗斯到英国再到中国,“蓝鲸”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通过网络传播的如此之快?实际上,除了互联网传播迅速的特质之外,其背后还蕴含着心理层面上的控制与诱导。

首先,这个游戏之所以叫“蓝鲸”,是因为鲸鱼都有自杀行为,会集体搁浅,所以游戏的名字就已经起到了暗示性和指向性作用。

再看游戏内容。4点20起床看恐怖电影,增加了心理不适感,使受害者缺乏睡眠,导致暴躁易怒、神经衰弱、悲观厌世等状态。让受害者自称“蓝鲸”,是在心理层面认同自己是温顺而孤独的鲸鱼,生活在深海一般黑暗的环境中。在身上刺图案,能够增加仪式感,让受害者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自我认同感。总之,每一个步骤都有深切的心理依据,是引导受害者走向绝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蓝鲸”游戏的兴起就像电影《克里斯提:杀人网站》和《13骇人游戏》中的情节被投射到现实之中。其实,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远高于自杀企图,而自杀企图的发生率又远高于自杀死亡。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自杀意念,“蓝鲸”游戏的邪恶之处在于,受害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杀意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克里斯提:杀人网站》剧照

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游戏对于死亡的浪漫化和美化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自杀能解决问题”的错误想法,而那些已经成功自杀的参与者,对于正在参与游戏的人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模仿对象。

这即是心理学范畴中著名的“维特效应”。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许多青少年都模仿了维特自杀的行为,后将此行为称为“维特效应”。相关研究表明,媒体对自杀的报道会引发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自杀率攀升。如果自杀者是名人,那么相关报道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诱导效应则更为明显。

其实“蓝鲸”事件并非个案,从互联网兴起至今,由于网络导致负面影响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两个有自杀意念但互不相识的人通过网络相约自杀,这种游戏在日本尤其盛行。再如青少年沉迷网络,轻者无心学习,消极避世,重者甚至走上自杀道路。

心理陷阱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那么受“电子邪教”和“网络自杀诱导”影响的人群极有可能继续增加。这样的恶行固然应该受到斥责,但正如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所言:“It is better to fight for justice than to rail at the ill(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要解决这类问题,技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此外,来自各方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二、网络技术或可预判负面情绪,但根除需兼顾多种因素

在“蓝鲸”游戏最初的“发源地”俄罗斯,少男少女相继自杀甚至引起了普京的重视,当时由普京直接领导的FSB特勤部门也参与了调查,并成功逮捕了Philip Budeikin。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完结,尽管创始人被捕,但依然有人因为玩“蓝鲸”游戏持续自杀。

而那些并非游戏的相约自杀行为和网络成瘾行为也正如“蓝鲸”游戏的持续一般,其可怕之处在于就算操纵者落网甚至根本不存在操纵者,这类游戏或现象依然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中蔓延,似乎根本无法停止。

 

“蓝鲸”游戏标志

这里还涉及到“暗网”这一概念。“暗网”一词最初由Dr.Jill Ellsworth于1994年提出,指那些难以由普通搜索引擎发现的信息内容和Web页面。因此这些信息内容是用户看不到的,所以被称为“暗网”。许多非法组织如“伊斯兰国”、“基地”等,通过“暗网”招募成员,进行恐怖袭击等非法活动。

无论是死亡游戏还是“暗网”招募,其传播渠道都是互联网。因此想要遏制其蔓延之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追踪和拦截。既然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进行犯罪活动,那么相关的社交平台如果能够设计出相应的预判与拦截机制,相信将对打击这类犯罪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如Facebook依靠人工智能预防自杀。通过AI,Facebook能自动识别含有负面情绪的内容并报告给官方,之后被检测用户会得到来自朋友或Facebook员工的心理救助,最终打消自杀念头。

这为处理这类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飞快,它们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还能有效遏制互联网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用户的自杀行为及网络成瘾问题,而后使用人工智能在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进行干预。或是通过这类技术追踪邪恶指令的源头,为打击犯罪提供更大的帮助。

对于这类事件,社交平台也应启动相关机制。腾讯、新浪、百度、360等8家互联网企业联手对网站中“蓝鲸”的相关组织和信息进行清理。

 

在“蓝鲸死亡游戏”被更多媒体曝光后,QQ安全团队开始对含有“蓝鲸”热点关键词的群进行屏蔽、打击与排查。百度已关闭与“蓝鲸”、“蓝鲸游戏”相关的贴吧,并对关联词和自杀类信息进行全网清理。同时,百度还做了正面引导,在搜索框输入“蓝鲸”相关关键词时,会显示“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的字样。新浪微博则对相关账户和内容进行了屏蔽与删除,同时对疑似内容的用户头像及昵称做了进一步排查。

除了依靠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力量,相关部门的行动与法规制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1月起,俄罗斯网络监管部门陆续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其中涉及到的网站已有90%被关闭。而且俄罗斯也正在组建“反蓝鲸”组织,政府亦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在中国,相关部门也有所行动。比如在清除死亡游戏的行动中,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等管理部门都做出了努力,从制度层面遏制网络负面信息产生的影响。

网络自杀、网络成瘾、“暗网”等现象存在已久,想要彻底根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互联网平台的整治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必不可少,而社会和个体自身也应尽量配合。因为网络成瘾和诱导自杀都并非一时可以形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与不断积累的结果。因此遏制这类问题也需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本文版权归“最极客”所有,作者东方亦落交流合作联系微信:dfyl199299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