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不是中国数据库市场的转折之年,恐怕其答案见仁见智,然而数据库国产化替代已经走到深水区是确信无疑的,国产数据库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关键行业和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中。
近期ITPUB采访了有30多年经验的数据库老兵——易鲸捷CEO兼首席科学家武新博士,他认为随着国产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核心业务场景,中国数据库市场真正进入到了“危机阶段”,接下来会加速淘汰一些数据库厂商,有望结束中国数据库市场的碎片化状态,使得社会资源更加聚焦,形成数据库产业的头部效应,打造中国的“Oracle”。而未来制胜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优化器、韧性和可驾驭性三个方面,这也是国产数据库与国际成熟数据库产品的差距所在。
易鲸捷 CEO兼首席科学家 武新博士
中国数据库市场进入“危机阶段”
过去20多年,国产数据库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盛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300个国产数据库产品,现在国产数据库正向着从有到优的方向发展。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2023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在国产化趋势的影响下,本土数据库产品份额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核心系统使用国产数据库,虽然证明了国产数据库的能力,但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前中国数据库市场的一个关键词是“卷”,尤其是在金融业这样钱多的关键行业,“卷”得更加突出。武新认为,200多数据库产品使得国产数据库市场过于碎片化,分散了社会资源。基础软件需要长期大量投入,像数据库这样的产业只有形成头部效应才能有大的发展,现在这样碎片化地卷下去,能否卷出一个中国的“Oracle”也很难说。
中国数据库市场即将进入收敛期,随着国产化进入到深水区,明年起,将开始更为激烈的市场搏杀,加速淘汰产品。
“中国数据库市场真正进入危机阶段了。”武新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用户使用国产数据库,更多的产品问题将在实践中暴露出来,这个阶段往往非常痛苦,但这是所有的好产品的必经之路。关键是要看厂商的迭代能力,能不能快速响应修复,增加客户需要的功能,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是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候。
所谓危机,危险中也有机遇。武新认为,随着市场加速淘汰形成头部效应,实现社会资源聚焦,这对中国数据库市场整体而言是良性的,能够解决问题抗住压力的数据库厂商会迎来最终的胜利,这个过程可能持续5到10年之久。
核心技术未来制胜关键:优化器、韧性和可驾驭性
武新认为,国产数据库替换攻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技术层面证明有能力替换其他存量数据库,该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第二部分,大型核心业务系统,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大型核心业务系统,需要集群数据库,单机数据库无法满足要求,并不是性能问题,关键是要保障业务连续性。
集群数据库有两种形态,一种是shared disk架构,以Oracle RAC为代表,国内也有厂商在做这种共享集群的集中式数据库,通过共享存储和多活计算节点提供数据库节点高可用,可保障一定的业务连续性。另一种是shared nothing架构,易鲸捷的QianBase V9便是这种架构的原生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使用通用服务器就能搭建扩展性和可用性很高的集群,降低了数据库对整体IT底座的要求。
武新认为,过去十年,Paxos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成功应用是数据库领域最大的突破,理论上证明通过网络共识协议可以实现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副本之间的完整性。分布式数据库多副本机制具有更好的容灾能力和高可用性,能够很好地支持核心业务系统在故障场景下的业务连续性。集中式数据库的RAC架构,Oracle已经做了很多年,也比较成熟,国产数据库很难超越。但是分布式数据库是换了一个新赛道,海外与中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领域,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甚至比国外分布式数据库产品更为出色,他比较看好应用透明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
武新认为,虽然国产数据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高端数据库相比,国产数据库还存在显著差距,真正的差距和最难的不是性能、功能这些外在特性,而是看不见的内核部分。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SQL优化器,一款通用的数据库产品要适应广泛应用场景,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但是不同行业对数据库的使用(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特征以及访问方式等)存在差异,真实业务场景复杂多元,既有短事务,也有长事务,有增删改操作,同时也有查询操作,怎么样在各种场景下选择最优的执行计划和执行路径,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SQL优化器。
好的SQL优化器需要真实场景试炼、打磨,需要顶端的人才来雕琢,而且需要持续长期投入积累,这方面Oracle已经做了50年,在SQL优化器方面,国产数据库与高端数据库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是韧性,能否保障业务连续性,保障业务不停,数据不错不丢,抵抗故障的韧性很重要,包括光纤挖断、内存条或网卡坏掉等外部环境导致的故障,以及内部人为DBA删库等导致的人为故障,能够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还有面对恶意攻击时数据安全的韧性,保证数据不被他人篡改、窃取等。
三是可驾驭性,包括易用性,以及从文档到安装、部署、升级、可诊断、可观测等方面,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比如文档需要不断完善,可诊断、可观测需要数据库记录足够和精准的日志和诊断信息,来定位问题,排查隐患,这方面国产数据库与海外高端数据库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
小结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以国内业务场景之丰富,加上政策、技术、资本的推动,以及国人的勤奋,足以诞生一个中国的“Oracle”,但是这么多年还未出现。在如今百花齐放的中国数据库市场,正暗流涌动,而中国的“Oracle”也正在孕育中。
作者:任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