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大蒜线上拼出圈后:一业旺,百业兴,蒜农笑逐颜开

家电
2022
07/15
13:36
分享
评论

7月初的济宁市金乡县,天气炎热。更“火热”的是新农人张金鹏的加工仓。这里蒜头成堆,蒜香弥漫。彩色的小风扇欢快飞转,工人们麻利地给蒜头剪杆、装袋、称重,休息时还能吃到老板准备的雪糕,一片欢声笑语。

人群中,59岁的刘翠兰不时露出一口大白牙。自从卜集镇有了电商,她这个种着20多亩大蒜的“农民”在空闲时当起了“工人”。以件计酬,她一天轻松“增收”150元,“报酬不少”。而且,从她家到这儿,电动车十来分钟,“距离够近”。

从史书记载华佗以大蒜救人,到相传刘秀大军靠大蒜战胜瘟疫始建东汉,金乡大蒜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生长至今。目前,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承包了全国大蒜及其制品出口市场70%的份额。

/Users/wangnan/Desktop/WechatIMG1181.jpegWechatIMG1181

▲ 金乡大蒜,不仅汁鲜味浓、香脆可口,更富药用价值,传闻华佗曾以之救治咽喉堵塞的病人,“蒜”到病除。薛童|摄

近年来,当地返乡打“蒜”盘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上网卖大蒜更是出现了“人传人”现象。90后张金鹏便是其一。他在拼多多开店4年,高峰期年销大蒜6亿头,蒜头首尾相连达3万公里,可绕地球大半圈。

“为扶持电商发展,我们一要增加利润,二要降低成本。”卜集镇副镇长陈文康告诉记者,商户反映快递贵,他们就请县邮政管理局与快递公司洽谈,将大伙的快递拼车处理;商户需要场地,镇政府便牵头建设农产品初加工基地。目前,宋庙村5000余平方米的基地出货量居全县前列,年销售额达1.5亿元。

小小蒜头插上电商翅膀后,“大蒜之乡”不仅声名远扬,大家还将大蒜电商的赛道拉长拓宽,打开了“一业活,百业兴”的新局面。

大蒜电商“人传人”:从一户人家到一个村庄到一个小镇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是张金鹏的故土,张家世代在卜集镇种植大蒜。2015年自黑龙江大学毕业后,“打工人”张金鹏从事过通讯行业,但为照拂父母身体,他开始考虑返乡做电商。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给家人们在老家找个活,不用再东奔西跑。”2018年,张金鹏起头,基地是自家50平方米的院子,加工包装由家人负责。“初期,生意惨淡,每天就一二十单。”但发现拼多多平台上的教学社区后,如获至宝的他晚上学习、白天实践,“摸索一个多月后就日销上千单了”。

2020年,抓住那波大蒜行情,张金鹏迎来了创业后的首个高峰期,最多日销6万单,一年卖出大蒜3万吨。随着交易量的上升,他的加工区从周集村的自家小院搬进了张瓦房村2000平方米的仓库,工人也由父母姐姐升级为一支由130多名周边乡亲组成的团队。

/Users/wangnan/Desktop/WechatIMG1184.pngWechatIMG1184

▲ 麦子成熟的季节,用新麦粉蒸出的馒头,搭配新蒜捣出的蒜泥,是爱蒜者的一道人间至味。图中,在张金鹏的装车仓库,工人正将新收获的大蒜发往全国各地。薛童|摄

“做拼多多不怕零基础,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发展。”张金鹏说,“对于农产品,平台的思路是直连产地与消费者,对商家的卖货质量又管控严格,性价比自然得以提升,用户也蜂拥而至。而且,越是物美价廉,流量越大。”

张金鹏不是个例,而是当地众多电商新农人的缩影。张金鹏的发小、当年通讯业的同事孟龙泉,也在2018年与他同步转行。“赶上了平台发展的红利期,操作又较其他平台简便,容易起量。”孟龙泉告诉记者,他已在拼多多开了10余家网店,在当地建了一座1700平方米的打包分销基地,大蒜年销量达700多万单,重量超过1.5万吨。

深受张金鹏影响的还有其妻弟、95后刘成军。两年前,他离开济宁市区的机械行业,回村专营拼多多,基地就紧挨着张金鹏的仓库。至今,他已累计卖出大蒜3000万单,找对电商“手感”的他还开始兼营土豆和生姜生意。

同为90后的当地人李维森亦于2018年进入电商行业。目前,除了大蒜,他的生意还涉及蒜薹、圆葱和辣椒。其中,大蒜和蒜薹的月销量分别超过300吨与200吨,月销售额达到120万元与90万元。这两个品类,李维森至今已实现线上销售超3000万元。

陈文康表示,近四五年来,返乡做电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新增20多家电商企业。而此前,卜集镇已拥有35家电商企业,包括年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3家,500万以上8家。

在电商配套方面,卜集镇目前已建成镇级快递集散中心一处,31个行政村每村建成一处快递服务网点,村级直投率达到100%,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年出单量达2000余万单。“快递+电商”融合发展的模式已在卜集镇趋向成熟。

日均增收上百元,守着乡土便能安居乐业

“比种地强多啦!没有电商,蒜价更低不说,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刘翠兰不仅自己经常到张金鹏的仓库帮忙,电商涉及分拣、包装、装车等工作,刘翠兰的老伴、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全家六口人都找到过适合自己的活计。

“在这打工,我一年能挣三四万元,儿媳时间少,一年也能挣两万元。有了这个,她们就不用再外出找活了。”刘翠兰说。

/Users/wangnan/Desktop/WechatIMG1182.jpegWechatIMG1182

▲ 在蒜乡金乡县,大蒜关系着礼乐之乡的民生福祉。而因电商兴起,当地蒜农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薛童|摄

目前,张金鹏创办的电商公司雇用了约70名固定员工以及60名流动员工,去年一年发出工资近400万元。孟龙泉聘请了固定员工近80人,流动员工约40人;刘成军的网店则带动就业近100人;而李维森的大蒜板块雇用340余人,蒜薹板块用工220余人……这些电商工人90%是卜集镇居民,其中既有年长的农妇,也有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日均80-200元不等的收入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种植业。

“电商这种模式大大缩短农产品的流通链路,稳定了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电商企业需要工人,有力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陈文康表示,“电商留住了大批年轻劳动力,因为收入可观,照顾老人孩子也更方便。而他们留下后对家乡发展又颇有益处。”

鉴于以“拼购+产地直发”为代表的电商模式可让多方受益,金乡县因势利导,将电商赛道拉长拓宽,探索新型的产业振兴道路。

家住卜集镇的金乡县蒜留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斌,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事大蒜等农产品收购、储存、销售工作,近年来不仅做电商,还涉足黑蒜加工等产业。记者到访时,他占地60多亩的厂址上正在大兴土木,全新的大蒜深加工基地即将拔地而起。届时,蒜蓉酱、糖蒜、腊八蒜、黑蒜等深加工产品将从这里走出去,周海斌的生意链条将拉长为涵盖种植、存储、收购、深加工、销售的全链条。

全链条经营是周海斌从业多年的心得。“单独做大一个环节会面临风险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的问题。只有做强全链条,单个环节的风险可以转移化解,利润才有可能提升。”

构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格局,把深加工留在本地,把外地的环节引回来,这也是金乡当地的发展思路。目前,金乡县集聚了各类大蒜加工企业1200余家,大小储藏库3000余座,保温储藏能力达400万吨,大蒜及其制品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12.4万个,带动人均收入3400元。

而在周海斌看来,金乡当前的产业发展受益于电商,而未来的产业链条的拓展更要仰仗电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