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客公园 作者:万鸣宇
沉寂许久的张朝阳又变得活跃起来。今年 6 月,搜狐推出社交 App「狐友」,他就在这个社交 App 一连发了四十条状态,他还频繁地接受媒体采访,谈论 5G、短视频、社交等风口热点。张朝阳害怕被人遗忘,不甘成为过去的传说,渴望带着搜狐重新回到互联网舞台的中央。
张朝阳身上有不少开创性的标签,他是中国第一家以海外风险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他在中国电信托管了第一台商用的服务器,他是第一批海外求学归国投身互联网的创业者。他曾站在中国互联网浪潮的潮头,也曾有过因严重抑郁闭关修养的低谷。
这是极客公园《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点亮商业 30 年记》专题的第一篇人物报道。这里有张朝阳被遗忘和被仰望的故事,也有他作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的反思和坚持,以及他留给这个时代的无法磨灭的印记。
拒绝低调的「玩家」
在「千帆直播」开讲英语是张朝阳每日必做的事项。他坚持了快三年,起初早上八点开始,之后换到中午十二点,用英文读书读报,跟网友闲扯,有时在家有时在会客茶楼。镜头前,标志性的黄发显眼,因为注重保养,他看上去比五十岁的同龄人更年轻。
鲜有 CEO 像张朝阳这样,成立公司二十余年,还在业务一线冲锋陷阵,抛头露面。
张朝阳喜欢将公司产品与自身的名气捆绑。无论是给搜狐视频自制剧做宣传,还是为了给「千帆直播」带流量,他一直坚信「注意力经济」的方法论,随时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风头十足的人,频繁地直面媒体和公众。称他为搜狐免费的形象代言人也不为过。
因此,张朝阳被外界评价为爱「作秀」的企业家。1997 年,《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张朝阳带着鸭舌帽在天安门前玩滑板的照片,这被看作是他「作秀」的起点。
随后,裸着上半身拍《时尚健康》杂志封面;与李冰冰、高圆圆等明星组成美女野兽登山队攀爬海拔 6206 米的西藏启孜峰;担任 08 年北京奥运会搜狐首席记者。这些由张朝阳打造的名场面,如今成为搜狐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所乐道。
最早翻译《数字化生存》的北大教授胡泳,曾与张朝阳接触较多,他评价说,「大概是因为早期搜狐没有多少推广费,这种(作秀)方式最为简单有效。」张朝阳很早就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引起别人的注意」,要去抢占用户时长,占领用户心智。「如果别人在一天中腾出宝贵的一点时间放在你这,那你这里就会升值。」
张朝阳从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历史的第一天起,就处于这个旋涡的中心。他本不是低调的性格,而时代的洪流也没有给他低调的机会。
第一个海归创业者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三十年,用这门技术成就自己并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人主要来自三个群体——海外归来的创业者、中国本土技术爱好者,以及不懂技术但嗅觉敏锐的本土商人。
张朝阳算是海归创业这一类。作为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他在 1986 年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物理。包括留美攻读计算机专业,回国后创办百度的李彦宏在内,这批海国创业者较早受到互联网启蒙,意识到了这项技术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在海外观察到了资本运作对互联网商业化的推动作用。
张朝阳在学校跟导师和同学沟通都用电子邮件。当时还不是图文界面,浏览器也还没问世,必须输入些符号。张朝阳记得,「我当时就觉得互联网特别神奇,那时就在心里播下种子,以后要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
张朝阳也不避讳谈论自己对国外先进互联网公司及其商业模式的借鉴。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硅谷都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灵感缪斯。从创业者到投资人,都曾极力求索硅谷,挖掘可能在中国市场成功复制的爆款产品。
1994 年,当成立一家「利用互联网收集发布中国经济信息」公司的念想在张朝阳脑海中浮现时,他看到有位大学生通过类似的想法以「欧洲在线」网站融到了一百万美金。于是,张朝阳就把自己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命名为「中国在线」。
早期互联网对张朝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雅虎。成立一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雅虎给予了张朝阳归国投身互联网创业的信心。当时「就想找个和雅虎相似的名字。人家叫虎了,咱就叫狐吧」。雅虎的域名是「yahoo」,张朝阳想过用「sohoo」作为公司域名,只可惜已经被人注册了,这才取用了今天的「sohu」。
在「中国在线」那份计划书的封面上,张朝阳特地写下了一句话,「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
引入海外风投「第一人」
对于潮流的准确预见,也让张朝阳顺势成为了这个大时代的主角之一。除了海归创业,他身上还有不少独具开创性的标签。其中对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的是,1996 年 10 月,张朝阳创立了搜狐的前身爱特信,这是中国第一家以海外风险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这笔资金一共 22.5 万美元。
那时融资的核心困难不在于钱的多寡,而是这是一条没有人趟过的路。筹集天使轮的过程是十分煎熬的。张朝阳记得,「那时在中国跟别人讲互联网,没人知道是什么,只能去美国,去了又不知道怎么融资。」
那就一步步来。学写商业计划,找关键投资人;没有门路,跑去美国挨个敲投资公司的大门却被人狼狈赶出来;没有经验,投资人问他还去了哪些家机构,他一五一十道出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那人就告诉这些公司别投我」。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难,我为了融 20 万美元,花了七个月时间,飞了上万公里。但后来,要融几千万美元,却没有飞一公里。」事后,张朝阳曾不无感慨地说。
为了开展业务,张朝阳还斥资两万元人民币组装费,在北京电信托管了中国第一台商业服务器。那是在 1996 年 10 月,当他提着一台厚重的笔记本电脑去电信部门申请网络服务时,工作人员用狐疑的眼光打量着他,还要求他出示护照。
最终,张朝阳以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的身份说服国家电信部门,共同开发了「中国工商网」。1997 年 1 月,这个网站正式上线,并成为中国主干网(163)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 1996 年到 1999 年,搜狐只用了 700 万美元就塑造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品牌之一。这个数字和今天动辄上亿的融资金额相比完全是九牛一毛。但对于那时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而言,张朝阳号准了很多人还无法察觉的时代脉搏,创造的是远不输今日的商业荣光。
成功之后,失败之后
张朝阳是那种目标明确,对成功成名有着强烈欲望的人。这种人往往有过度自信的一面,他们相信自己能成事,一旦目标确定就会全力以赴。在美国求学时,他的目标是成为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华裔科学家崔琦在 1996 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张朝阳却「没有一丝震动」。那时他早就放弃了这个坚持了十年的梦想。「他们(科学家)不那么受人瞩目,你可能看 100 万次电视才会看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
互联网创业带来的急速成功,让张朝阳受到了明星般的礼遇。他和各界名流做朋友,夜晚开酒会,马云偶尔会在结束加班的十二点出现。他去高校演讲,能容纳两三百人的礼堂坐不下,直接换到校园的大操场,马化腾也曾是他的座下客。
2000 年 7 月,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高达 40 亿美元,搜狐网站从一台服务器扩容到四百多台,访问量也从每日几百人上升到四千多万人次。这是搜狐的,也是那个时代的高光时刻。
张朝阳享受这份荣耀加身的快感,也很快体察那是一柄双刃剑。上市就是终点吗?如何迅速调整目标追求进阶的事业?作为第一批利用互联网制造财富神话成名获利的创业者,处理与国际资本的关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种不安全感缠绕着张朝阳。他感觉自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担忧失去对公司的主导。「我比较在意董事会怎么看我。当时董事会有个老外,我怕他告诉某个董事会的人说我上班不努力,所以我每天 9 点钟赶到公司,像一个 CEO 那样在办公室无休止地审批文件。」
董国用在张朝阳的传记中写道,「他明白自己当时所做的事情,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跟他想得到的重视程度根本不符,所以他就会特别迷茫,觉得人生艰难。」
公开场合,张朝阳不止一次提及上市后被资本和恐惧掌控的阶段。他只能拼命工作,采取「听任」投资者「摆布」的方式,专注于能够快速盈利让公司报表做得更加好看的业务。
「有的时候,前方有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打着打着敌人消失了,都转移到新的战场上去了,而只有你留下来,这时你其实是被边缘化了。」张朝阳说,他其实是害怕被边缘化。等再次复出,他似乎接受了搜狐在 O2O、社交等诸多风口上的失利。
2012 年,搜狐与新浪的微博之战终结,搜狐在这场竞赛中败北。也是这年,他去登雪山。由于脑部缺氧时极度焦虑,他抑郁了,闭关修养了两年。在这场「著名」的失败中,张朝阳开始向内了解他自己,学着与失败相处。
现在,张朝阳试图以另一种角度解释互联网创业的成功。他常说自己能活到 150 岁,在如此漫长的生命周期里,他的目标是「在搜狐使劲作,长期做,一直干掉退休」,他认为「中国互联网整体还很年轻,在打造持久成功的公司上,任务还未完成。」
所以,在同龄人马云准备退休,同辈创业者丁磊、马化腾变得更加安静神秘的现在,张朝阳还像一个创业新人一样,频繁地接受媒体采访,为公司的各条业务各种产品站台宣传。
张朝阳正竭力保持自己在互联网舞台中央的位置,他说:「如果有一天,搜狐和我本人成为过去时,那是我不愿看到的,我不希望被人遗忘,不希望成为一个过去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