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阿里、滴滴:相当微妙的三角关系

业界
2018
10/26
16:49
龚进辉
分享
评论

据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共享单车企业ofo有意退出日本市场,这对屡陷收购传闻、细小变动(如搬家、更换法人)容易被放大的ofo来说并不奇怪。

据悉,ofo于今年3月底进入日本市场,一个月内相继登陆旅游名城和歌山市、人口大市北九州市、日本“共享城市”大津市。不过,短短半年多过去,ofo便在上述三个城市萌生退意,令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这并非ofo首次撤出海外单个国家。今年7-8月,前途堪忧的ofo上演海外大撤退,一个多月内被曝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8个,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西班牙、韩国,而这一切均发生在ofo创始人戴威亲自接管海外业务后,让人大跌眼镜。

连一把手都不能盘活ofo海外业务,反而节节败退,换其他人操盘更加无计可施。当时,就有媒体猜测,韩国不会是ofo海外大撤退的终点,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加长,果不其然,日本成为ofo海外大撤退名单的最新成员。

在我看来,ofo收缩海外战线,固然有扩张受阻的因素,但或许是ofo高层有意为之,目的是将重心转向国内大本营。不过,3个多月下来,ofo日常运营乏善可陈,反倒是成为各种版本收购案的主角。

尽管ofo一而再再而三辟谣,强调将坚持独立发展,意在树立自身坚挺的形象,但其身陷困境是不争的事实,归根结底是没钱惹的祸。以当下ofo的市场表现,几乎不可能再获得财务投资者青睐,只能向战略投资者寻求帮助,即阿里、滴滴两大股东。

不过,野心勃勃的阿里、滴滴都不是好应付的主,它们与ofo始终保持比较微妙的关系,忽远忽近。我认为,在ofo发展方向上,阿里、滴滴与戴威存在难以调和的根本性矛盾,加上阿里、滴滴互不对付,于是形成了三角博弈的局面,从争夺ofo控制权到左右ofo融资事宜。

众所周知,戴威不会轻易放弃ofo控制权,这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底线和原则,而阿里、滴滴投资ofo,本质上是希望将ofo纳入自身战略版图。

先说阿里,其劲敌腾讯投资摩拜后,阿里通过投资ofo来与之抗衡,说白了就是希望ofo站自己这边,成为阿里系一员,另一目的是推广支付宝,强化对垒微信支付的优势,因为高频刚需的共享单车是推广移动支付的最佳场景之一。

再说滴滴,2017年11月底,媒体曝出滴滴与ofo失和,起因是滴滴控制欲太强。此后,滴滴复活小蓝单车、亲自下场力推青桔单车,意在补齐短途出行这一短板,完善整个出行生态,这意味着其与ofo从合作关系变成竞合关系,是否疏远有待商榷,至少不再向从前那样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先于阿里投资ofo,戴威之所以引入阿里,除了看中其所带来的资金和优质资源,还有深层次考量:希望借阿里之手来制衡强势的滴滴。不过,他似乎想得过于理想化,阿里也不是省油的灯,加上后来行业格局的巨变,直接影响ofo、阿里、滴滴三角关系,戴威的如意算盘自然没有打响。

今年3月,阿里持续加码的哈罗单车(已更名“哈啰出行”)推出全国免押政策,成为其快速崛起的杀手锏。官方数据显示,哈罗单车日订单量已突破2000万单,超过ofo+摩拜总和。这意味着,当初阿里对ofo的期许在哈罗单车身上几乎全部实现,ofo也就不那么重要,当然也不会就此放弃。

1个月后,摩拜被美团点评收购震惊业界,滴滴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此前,美团打车进入第二个城市上海,迅速拿下1/3市场份额让滴滴紧张不已,其推出外卖业务来迎战。而收购摩拜,代表美团点评出行版图从网约车市场扩大到共享单车市场,这对滴滴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

按理来说,彼时滴滴最佳应对策略是尽快收购ofo,在网约车、共享单车市场全面狙击美团点评。不过,其处境极其尴尬。一方面,自家青桔单车刚刚起步,尚不成气候,难以与摩拜抗衡;另一方面,与ofo发生不愉快后,自己打起共享单车的主意,加深了彼此嫌隙,双方重归于好难度不小,收购更是无从谈起。

其实,摩拜被美团点评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亏损过于严重,盈利遥遥无期,成为投资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随时都有资金链断裂的可能。几乎在同一时间,ofo危机也逐渐浮出水面,不仅大幅砍掉造车订单,还拖欠多家供应商欠款。当然,ofo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展开积极自救。

ofo先后上线了车身广告、App广告、企业年卡,并新增信息流、小游戏业务,自我造血的每一步都在试图加快盈利进程,目标是盈利1元。不过,几个月下来,上述尝试似乎效果并不佳,并未能助力其走出困境,相反舆论唱衰的声音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卖身传闻就是最佳证明。

另外,滴滴与阿里的关系变化也值得关注。有人认为,阿里是滴滴投资人、拥有共同敌人美团点评,所以双方关系紧密,可以在ofo董事会相安无事。我倒不这么认为,相安无事只是表象,两大巨头暗地里较劲频繁上演,尤其在去年底、今年初争夺ofo控制权上互不相让,加上阿里旗下高德先后上线顺风车、聚合叫车平台“高德打车”,以及哈啰出行染指大出行市场,滴滴不可能不防。

总结下来,ofo、阿里、滴滴三角关系的现状是:ofo各种自救措施没有使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依旧在艰难地续写独立发展的篇章;阿里选择重仓哈罗单车,对ofo态度转冷;滴滴一直不满足于只是投资关系,希望收购ofo,而倔强的戴威就是不从,双方陷入僵局;滴滴、阿里则互相防范,竞争大于合作,而且争夺利益起来一点也不手软。

在我看来,以ofo目前处境,被滴滴收购无疑是最佳出路,其需要滴滴的资金来续命,用途包括偿还供应商欠款、支撑日常运营;滴滴则需要ofo的团队、经验和一线城市的投放资格。双方高度契合,而且收购也为ofo投资人提供了一个退出通道,可以开创三赢局面。

但事与愿违,时至今日,ofo、滴滴也没有走到一起,而是继续保持竞合关系,短期内看不到成为一家人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ofo负面缠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蓝+青桔的体量与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严格意义来讲,滴滴没资格叫板ofo。至于合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双方合作没有明显进展,想象空间不大,甚至给人留下原地踏步的印象。

不难看出,ofo与滴滴关系让人捉摸不定,既谈不上竞争又合作前景不明,而随着阿里逐渐押宝哈罗单车,对ofo的重视程度下降在所难免。一言以蔽之,当下ofo与滴滴、阿里的关系相当微妙,加上滴滴、阿里关系没想象中和谐,想要在维护自身利益与满足两大战略投资者各自诉求之间找到平衡点,难度非同小可,而一旦处理不好,对于苦苦挣扎的ofo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关于ofo命运走向,外界十分好奇也是戴威反复思考的终极一问是:缺钱的ofo到底还能撑多久?换言之,ofo独立发展之路还能走多远?或许,等到ofo将要或真正命悬一线时,戴威才不得不改变自己固执的想法,因为活着比控制权更重要。

【来源:蓝鲸TMT网    作者:龚进辉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ofo 阿里 滴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