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7月打开IPO涨停板,到2017年11月股价涨到巅峰的261.39元,再到2018年9月3日股价降到73.39元,华大基因的股东户数一直在3万多;而截止2018年上半年股东户数,为33,283户。
这3万多“铁粉”,能否等到华大基因的再次腾飞?
我翻越了它不少资料,试图从公司披露的中报,谈谈我的理解,尝试解读它的投资价值。
中报营收还算不错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2018年中期,华大基因总共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加28.44%,其四大业务板块分部收入如下: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加8.73%。
很多人第一个疑问是,为何利润的增速不如收入增速?
只需稍微略微研究“合并利润表”便可得知,是源于毛利减少了6.99%。进一步咀嚼中报,就能发现生育健康毛利减少6.05%,基础科研减少17.21%,但其他两项业务毛利稳中有升。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毛利下降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产品、从市场上去找答案。
今年以来,基础科研这部分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部分高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对价格比较敏感。随着行业进入者增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因此基础科研的毛利率会有下滑。
但从华大基因的业务角度看,这多半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因为基础科研业务,竞争的核心还是测序仪器、试剂和累积样本量的规模,华大基因大力推广国产测序平台,自主平台测序技术与数据质量得到主流基因组学科研机构认可,测序平台成本优势明显。
此外,基础科研中,与人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预计未来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今天的基因测序技术已经下降到一定的门槛,能够激发大众认识自身生命奥秘的需求,所以该部分业务预计未来会有较快的增长。
生育健康毛利下滑,是由于华大基因民生项目业务的开展导致的(商业部分比较稳定):与深圳市、天津市、阜阳市、广西巴马长寿县等地的合作,让当地检测成本下降2/3-3/4,这一部分源于政府补贴,一部分来自于华大基因的降价。
民生项目这种策略,虽然放弃了一定的利润,但将有利于迅速做大当地基因检测的盘子,以及有利于公司其它产品的放量。
说到放量,复杂疾病板块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81.19%),原因主要有三个:
随着女性对两癌(宫颈癌、乳腺癌)越来越关注,其主要的致癌病毒HPV(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的检测,增速越来越快;
其次是PMseq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属于危重疾病检测的一部分,华大基因在全球率先将宏基因组学检测“PMseq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这项业务目前非常受市场重视;
最后是遗传性肿瘤和个体化用药模块,也贡献了比较大的业务收入比重。
此外,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夯实了肿瘤精准防控基础。
与180家亿元保持稳定合作,成功测试了肿瘤NGS实验室,为超过1.2万名受检者提供相关基因检测服务。还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签署胰腺癌研究合作,与北京协和、复大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超过90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
HLA(人类淋巴细胞抗原)分型检测和相关检验业务,已与中华骨髓库、20家省、市骨髓库、脐带血库及超110家医院、科研所合作,检验样本50余万例。子宫颈癌筛查覆盖全国20省40市,累计完成HPV检测300余万例。
从中报体现出来的信息量来看,华大基因发展的态势是不错的,但有时候功夫还在诗外,我们需要更综合的看华大基因。
主营业务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句话是“大唐药神”(活了142岁)孙思邈说的。什么意思呢?
高明的医生,往往在疾病未产生之时,发现端倪进行干预,防患于未然。中等的医生,往往在疾病发生到一定症状之时,将疾病即使控制;低层次的医生,往往在疾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候之时,对疾病进行扑救。
这个思想,其实就是“预防重于治疗”的意思。1400年后的今天,这个理论又有系统性的升级,比如华大基因的支柱业务:
“婚育产”全面检查,让缺陷控制在生育之前;
肿瘤检查,让死亡(癌症是全球疾病死因第二位)控制在病发恶化之前。
未来基因检测产业,必然全面替代传统检测(产检检测的“血清学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检测的CT、X光、MRI)这是第一个内生增长的点。毕竟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传统唐筛检出率约为70%,基因检测唐筛检出率约为99.9%。
基因检测替代传统检测,这是华大基因第一个内生增长点;
而自主研发的测序仪及试剂,在“毛衣占”的大背景下拿到重新划分的市场份额,是华大基因第二个内生增长点。
全球仅三家公司能量产临床级别的测序仪,分别是华大、罗氏(PINK:RHHBY)、Illumina(NASDAQ:ILMN)。上游被卡住脖子的基因测序企业,实际上就是个任人鱼肉的经销商。
2010年,华大基因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窘境,当年其10亿元收入中的5.5亿元都拿去购买128台测序仪和试剂耗材,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哪想到,该测序仪公司提出了天价保修合同、大幅提高试剂价格等一系列条款,极大阻碍华大基因的发展势头。
2013年,华大集团决定不跟上游玩了(自己变成上游),收购美国测序公司CG(Complete Genomics)。
当时的CG是一家工业级别的测序仪公司,华大在其房子那么大的测序仪基础上,研发出了桌面版的BGISEQ500,可以说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到今天,国内每装两台测序仪,就有一台是华大出品,进口替代的趋势明显。
最重要的是“毛衣占”背景下,我国160亿征税名单中包含进口基因检测试剂,若执行加收25%关税,行业未来两年的快速洗牌是看得见的。那么,有了集团付出几十亿研发资金,得来的测序仪和试剂资源,可以说华大基因将成为唯一受益者。
近年来对研发的愈加重视,是华大基因第三个内生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过亿,同比增加41.40%,且研发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8%,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320项,其中发明专利29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自有注册商标374项;
核心技术专利范围涵盖实验仪器、样品处理、测序文库构建、质量控制、生物信息分析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自主软件取得了536项软件著作权。
大数据未来有多大贡献值
华大基因背靠的资源,除了测序仪,还有大数据,这是其他基因检测公司无法企及的。
大数据是新时代的神器,这个已经不需要多说。2012年英国启动10万人基因组计划,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议投入2.15亿美元进行基因测序功课癌症和糖尿病。
但是呢,大部分公司说起大数据,可以直接归纳为骗子。数据,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会有的,但华大基因,确实有。那华大基因的大数据哪里来?
首先,华大基因拥有基因数据分析的平台BGI Online,属于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基因研究和服务领域的行业云平台。
据悉,华大基因构建了100余种常见遗传病疾病数据库及其突变位点数据库,超过260种新生儿常见遗传病疾病数据库,升级完善了感染自动化数据库,全面推进医疗行业进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医疗时代。
2018年上半年,公司重点达成万例全基因组数据(WGS)分析,实现炎黄基因数据库一期上线,成功应对了超大规模计算量和存储量带来的挑战。
另外就是来自集团底下的“国家基因库”:
2011年1月发改委批复同意,同年10月投建;
2016年9月正式运营。
国家基因库以“持续保持基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目标,以“支撑中国生命科学与生命经济发展的资源与基础能力平台,引领中国创新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的探索与试验园区”为使命,以海量生物资源的存、读、写能力为基础,搭建起基因资源挖掘的公益性、开放性、支撑性、引领性服务平台。包括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活体库以及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
这个东西对华大基因的价值在于,有足够的数据之后,检测的范围将逐渐扩大。到那时,胎儿染色体检测的范围,可能就是全部的23对,适应症也将突破所谓的“非整倍体”,这样就不会出现湖南产妇那有的事故了。
以罗氏收购FMI,辉瑞和Genentech与23andMe合作的案例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大数据的价值在逐渐清晰。届时,大数据将作为华大基因的外延增长点,驱动华大基因营收增长。而那时的华大基因,将会变得没有边界。
另外华大基因在技术、资源、试验室和临床、全球布局及客户资源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也不能忽略。
目前的华大股价大幅下跌,消化了很多利空,这个时点介入,会比之前的风险要小很多。
来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8927.html
【来源:阿尔法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