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图片来源:网易
今年5月初,网易旗下 IM 产品“马上办”负责人伍和海曾在接受钛媒体专访时透露了一个重要讯息:由于网易曾和中国电信建立了深度合作,积累了强大的政企客户资源。基于这一背景,马上办更侧重于私有化部署,其部署方案客单价也是按需定制,10万至千万级别均有案例。
网易旗下的马上办,不论是部署类型还是定价方式,都已经与钉钉、企业微信等产品展现出较大差异。近期网易的企业级业务战略再度升级,已经不再满足将“私有化部署”仅停留在通讯软件上,而是将其升级为集团 To B 业务的整体战略。
7月31日,网易在第二届“云创大会”上发布多款企业级产品,当中包括:单集群可支持5000物理节点的“瀚海”私有云,微服务解决方案“轻舟”,以及联合浪潮推出首款云计算全栈一体机。
和云课堂、考拉、云音乐等产品一样,此次发布的瀚海私有云等一系列 To B产品均诞生于网易杭州研究院,这个2006年成立的部门一直以网易内部创新“发动机”的角色存在,而网易云的前身,也是网易杭州研究院为了支撑内部业务而研发的技术平台。
由于云计算相关产品与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目前网易尚未成立单独的云计算事业部。不过,在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汪源看来,由于网易集团整个后台的服务运维系统都由研究院统一管辖,不论是服务器资源还是工程师调配,都能对网易云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事实上,在主流云市场普遍以公有云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要想让外界了解网易私有化部署的路线并不容易,在当天的发布会,汪源全程为仅有两岁的网易云业务站台,在近一小时的演讲中,汪源也首次对网易的 To B 产品矩阵进行梳理。
私有化部署目标: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
“私有云”是如何成为网易 To B 业务主角的?
不与巨头正面“开战”是一方面原因。根据 IDC 数据,国内公有云基本格局已定,其中,阿里云继续保持市场领军位置,全年市场份额达到45.5%;腾讯云稳居第二,市场份额突破10%,中国电信、金山云、亚马逊则紧随其后。
另一方面,在IDC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报告》中,其对六大重点行业的100家大型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国内依赖资源和行政推动力的行业,如政府机构和制造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偏好私有化部署的大型传统企业,自然成为网易云想要寻求的客户目标。
伍和海曾告诉钛媒体,根据他们对 B 端市场进程的观察,公有云的发展方向实则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类似于“二八原则”,80%的中小企业愿意采取公有云,但20%的大型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必然会要求私有化部署。
因此,在“上云”成为潮流后,低价的公有云服务确实能满足中小企业,但当企业人数上升到一定规模成为集团性公司后,原先的标准化产品就无法适配集团的个性化需求。
而对大型政企客户来说,另一个刚性需求则是安全。
由于私有化部署的数据存储在企业内部的服务器,这样的部署方式虽然需要更高的物理资源与后期维护成本,但保证了企业数据始终在企业内部流动,安全性具有较高保障。
“网易云想赋能的是传统企业,这些企业出于种种考虑因素还是会希望私有化的交付,这就是市场趋势,我们也认为未来私有云方面的机会比较多。”汪源谈到。
举例来说,公有云的计算资源来自“云端”,一旦公有云厂商发布升级功能,使用其服务的厂商也会立刻想享受到云服务能力的迭代,但私有云由于架设在企业内部,这种性能的延展度就较弱。
这也成为网易此次发布私有化部署方案尤其注重的部分。早在去年,网易就曾在云创大会发布“专属云”,这一类部署方式有些类似于混合云,即将部分应用和数据部署到公有云上,充分利用公有云在扩展性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将任务关键型应用和数据放在私有云中,安全性更高。
不过,相比混合云,网易的“瀚海私有云”以及去年推出的“专属云”,则将开放作为一大卖点。
“网易专属云是部署在网易公有云机房内的客户独占资源专区,用户可以使用与公有云相同的 IaaS、PaaS、CaaS(通讯即服务)服务,我们会将云平台的运维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向客户开放。”汪源表示。
而在瀚海私有云的产品中,网易将自2012年开始启用的OpenStack 主流开源技术融入瀚海的云管理平台,但根据周源透露,与其他OpenStack云不同的地方在于,瀚海私有云的单个集群就可以支持5000个物理节点、3万台云主机。
网易的企业级体系该怎么走?
自2016年发布网易云之后,网易系的 To B 产品已逐渐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除了前文所述的私有化部署产品,在基于公有云的SaaS 产品层面:网易曾推出马上办(IM)、七鱼(智能客服)。
PaaS 层面:网易拥有云信(通信与视频)、易盾(云安全)等产品。其中易盾曾在业界首次推出第三代基于人工智能(AI)识别技术的内容安全云服务,可以识别多种媒体类型中涉政、淫秽、广告、暴恐等数十种有害信息,识别率达99.8%。
数据中台:网易大数据平台拥有“猛犸”、“有数”两款产品。其中网易猛犸通过自研的DataStream以及对开源Kafka、HDFS、Spark等产品优化,将数据集成的时间提升至分钟级甚至秒级;网易有数则基于关系代数和图形语法的数据可视化智能推导引擎技术(Insight)和基于图形语法的图表渲染引擎技术(NEV),降低客户应用大数据的门槛。
除此之外,网易此次还推出基于企业内部技术架构的“轻舟”微服务,并整合了所有主流开源技术,支持DevOps,配备单个集群可支持3万节点、45万容器的容器云平台。
“微服务”一词由软件科学家Martin Fowler在2014年提出,相比传统的单体式系统,微服务可以把系统划分成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适配单独的数据库与开发模式,最终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口协作,使得整体开发更加灵活。
Martin Fowler是“敏捷开发”、“微服务”等多项软件架构革新理念的提出者。
针对市场需求与客户类型,网易已将 To B 产品划分为两条路线:对于分散的中小互联网客户,网易可提供基于公有云的轻量 SaaS 产品;对于重点争取的大型政企单位,网易已具备涵盖技术架构、数据中台、私有云等全套部署方案。
而从网易云的整体规划来看,汪源对钛媒体表示,网易云的发展沿袭了两种思路:场景化+技术服务。
所谓场景化,即实现具体行业、具体需求的产品化落地。比如面向客服场景的七鱼;通讯、视频场景的云信;内容安全领域的易盾、软件架构场景的微服务——这些解决方案针对的都是具体的使用场景。
技术服务则指全栈的服务模式。汪源谈到,网易的微服务、PaaS、大数据产品均同时适配私有云与公有云,这种服务模式与产品化的扩充,才能不断满足企业需求。
由于私有化部署方案的客单价较高,而网易在该领域的押注,也意味着 To B 业务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网易产生一定规模的营收贡献。
根据钛媒体查询,网易云的营收数据目前仍合并在网易财报中的“电子邮件与其他业务”一栏中,而在网易今年5月公布的2018财年一季度财报中,该项营收为12.2亿元,在当季度总营收(141.7亿元)中占比8.6%。
“预计今年内,网易云业务能达到收支平衡。”汪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来源:钛媒体 作者:苏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