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渐凉,陈欧入局暖场 业界
陆金所如今追求的估值,已经是两年前、上一轮融资185亿美元近三倍,它与小米同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中国独角兽。这只独角兽筹备上市过程中,经历了监管和市场的双重夹击。它如何一步步“拆”掉危机?又将如何开启资本盛宴?
陆金所上市风声再起,距离其首次提出上市计划已过去3年的时间。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15日消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Lufax, 简称陆金所)将于今年4月份赴港IPO,融资规模约60-90亿美元,总估值达到600亿美元(约合3850亿人民币),在互金公司中仅次于蚂蚁金服,高于京东金融、众安保险。
早在2014年10月份,陆金所就已传出上市消息,过程却一波三折,多次延后。成立以来陆金所的估值不断攀升,从2016年1月的185亿美元到如今的上市估值,两年内或将上涨超过224%。
陆金所的业务模式和资本之路已渐渐浮出水面,作为中国互金行业的一面旗帜,陆金所能否成功IPO?为了上市又做了哪些准备?
拆弹前两步:剥离P2P、扭亏为盈
在宜人贷、拍拍贷等众多国内平台成功赴美上市后,陆金所仍显得不急不缓。尽管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上市消息,但目前陆金所的回答是“不予置评”。
在不予置评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陆金所一波三折的上市轨迹。
成立于2011年的陆金所,隶属中国平安 (601318.SH、2318.HK)集团旗下,自2012年开始推出P2P业务,交易量长期居于同行业之首,在2015年第三季度超过了网贷鼻祖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
2016年2月,陆金所CEO计葵生首次称陆金所倾向于在国内上市。彼时的陆金所备受资本看好,刚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然而仅3个月后,国内监管政策突如其来,互金行业迎来寒冬,陆金所在A股上市变得困难重重,上市计划随之延后至2017年。
这一延又为陆金所带来了更多变数。近年来P2P市场乱象频发,跑路、倒闭的平台不计其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陆金所的上市进程。2017年7月20日,网传一则“陆金所被领导点名整治”的消息,后被证实为假,却引发了投资者们的挤兑出逃。
在监管和市场的双重夹击下,陆金所开启了上市前的“拆弹”行动。
在P2P不被看好的今天,“去P2P化”或为陆金所上市的第一步。宜人贷、拍拍贷等P2P公司虽成功赴美上市,但受国内监管消息影响,股价大幅跳水,即使是美股公司Lending Club,由于多年持续亏损,股价从最高29美元降至3美元左右。而陆金所旗下P2P平台陆金服营收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互金协会披露财报显示,陆金服2016年净亏损1060万元,2015年净亏损251.88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陆金所将所有网贷业务移交陆金服,业内分析人士据此认为陆金所正逐步剥离P2P业务。曾经如火如荼的P2P,已不再是吸引投资人的好故事,计葵生表示,对于陆金所而言,既要等待资本市场对金融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的故事有合理的认知,陆金所控股本身也要拿出一个更清晰的故事。
▲2016年传出的陆金所融资PPT显示,陆金所正逐步“去P2P化”。
与此同时,盈利问题一直是互金公司赴港上市的“拦路虎”。与赴美上市不同,港交所要求拟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最近一年不低于2000万港元,在之前两年累计额不低于3000万港元。如何扭亏为盈满足要求,成为陆金所上市计划的第二步。
陆金所为扭亏为盈花了大力气,2016年完成业务重组,相继并入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重交所”)、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前交所”)以及平安普惠,加上陆金所形成“三所一惠”的战略布局,业务分别覆盖了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以及消费金融领域,P2P业务交易量则缩减,占比不到10%。
据中国平安年报显示,2016年,包括陆金所、普惠金融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亏损42.89亿元,相比2015年亏损额增加10.48亿元。有券商研究员分析,陆金所在整合“三所一惠”后,已出现盈利拐点。
中国平安2017年半年报中,首次公布陆金所实现盈利的消息。据网上流传的售股信息,陆金所控股2017年全年实现净利润达50亿元,2018年有望突破100亿元。
▲网上流传的陆金所股权转让信息。
进行中的第三步:转型“天猫”、抬升估值
即使扭亏为盈,陆金所的上市道路也并非坦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陆金所上市推进的难点并不是业绩盈利。他们更担心的可能是香港投资者不认可平台,导致估值上不去。
陆金所的估值到底有多高?2017年赴境外上市的国内互金公司共有7家,分别为信而富、众安保险、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简普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和乐信,市值最高为众安保险126亿美元,最低为拍拍贷3.2亿美元,但7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总计为214亿美元左右,仅为陆金所600亿美元上市市值的三分之一。
在国内外P2P公司遭遇寒冬之际,网贷业务早已无法支撑陆金所的高估值,转型势在必行。中国平安曾公开表示,陆金所将作为金融理财信息咨询平台,更好地发挥其非标金融资产集散地的市场作用。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更是直言:“陆金所要成为金融界的天猫。”可以说,“非标”金融业务的高速增长正成为陆金所高估值的重要支撑,这或是陆金所为上市准备的第三步。
2013年下半年,陆金所宣布成立Lfex,主营“非标”业务,主要面向机构客户。经过四年发展,其机构业务规模的膨胀程度已远高于个人业务。据中国平安财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机构间交易总量达到4.2万亿元,而财富管理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可以看出,从网贷业务起家的陆金所已从P2P转变为类金交所平台。
▲陆金所主营业务为面对机构的Lfex和面向个人的Luafx平台,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这只独角兽的飞速成长,离不开平安集团的信用背书和资源扶持。在“大陆金所”概念下,陆金所定位B2C,前交所聚焦B2B,重交所主打融资平台,而客户均可以共享,后两者或为P2P业务起家的陆金所带来机构客户。此外,陆金所在牌照、监管关系、金融机构关系、资产来源等方面都得到了平安集团的支持,仅资金方面,2014年陆金所814亿元资金来自平安,占资金总量的30%。
▲陆金所控股的三家金融资产交易所。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也即平安银行战略定位由对公转向零售的情况下,陆金所将承担起服务集团公司客户的重任。如果是往这个方向走,那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可能。”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平安集团能放心地将旗下重要业务注入陆金所,也与其一直牢牢把控控股权有关。陆金所早期创立时股权结构较为简单,主要股东为平安创投和集团高管团队。2014年12月后,平安创投的股权不断从75%逐步稀释至45%,但中国平安对陆金所的话语权并未减弱。其中的关键节点在于2015年6月,上海雄国和上海惠康入股陆金所,据《腾讯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报道,这两位股东背后所代表的可能是专门为陆金所而设立的高管持股平台,通过这样的变化,平安高管所控制的股份将超过陆金所高管所控制的股份。
时至今日,或为了境外上市做准备,注册于开曼群岛的陆金所控股以复杂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了陆金所,并且旗下包括平安普惠和陆金所两大板块,而平安对陆金所控股的持股为47.4905%。
换言之,如果说陆金所将引来一场资本狂潮,则平安将占据浪潮之巅。
2004年赴港上市的中国平安(02318.HK)备受资本市场看好,股价从2017年初的每股38.18港元上升至如今的93.40港元,总市值达到1.4万亿元。作为中国平安在金融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领域重要棋子的陆金所,经历了重重“拆弹”准备、迅速转型之后,能否撑起600亿美元估值,为平安带来又一场资本盛宴?
(来源:无冕金沙手机网投app )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