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做搜索只是时间问题,但未必是好事业界
昨日,据媒体透露,微信事业群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微信事业群下成立搜索应用部,负责微信的搜索业务、阅读推荐业务、AI技术研究及落地、微信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能力的应用。腾讯公司随后回复表示,“因业务发展需要,希望通过架构调整将内部的团队作更好的整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体验。”
具体而言,搜索应用部包括四个产品中心:
搜索产品中心,在充分运用微信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打造微信搜索服务及精准阅读推荐服务,由基础产品部下搜索产品中心整体平移而来。
广告用户技术中心,为微信广告业务建设完备的用户体验评价系统及对比试验系统,负责小程序及搜索、搜索生态的建设工作,由基础产品部下广告用户技术中心整体平移而来。
模式识别中心,负责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对话机器人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的技术研究及落地等工作,由技术架构下模式识别中心整体平移而来。
数据中心,负责微信数据平台的建设,为各相关业务提供用户画像及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能力的支持,由技术架构部下数据中心整体平移而来。
据了解,目前微信所支持的搜索功能,主要还是集中包括微信公众号文章、联系人等内部内容的搜索上,而对于外部内容搜索暂时没有涉及。而从腾讯财报显示的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12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89亿,同比增长28%;而CNNIC报告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02亿,使用率为82.4%;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75亿,使用率为82.7%。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微信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越了搜索引擎用户数,移动端搜索将逐步成为未来搜索需求的主流。
很显然,微信是想借移动流量的这股热潮来抢夺流量,但对于极简思维的微信来说,这样的负重前行已经让微信的轻装上阵变的越来越背离了原始的轨道。
资本市场撬开了微信的商业梦
众所周知,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但随着商业性质的裂变,曾经的简单的通讯服务也已经开始变质,例如,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等的出现,你会发现微信的商业味道越来越浓。
也许微信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更好的黏住用户,但资本市场的追逐让无数简单的用户群体变成了助推商业变现的传递者,微信公众号的兴盛可以说见证了自媒体的黄金时期,而直到如今依然公众号是很多商家投放广告的必要途径之一,毕竟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已经是大势所趋,无数的低头族成就了微信公众号在内容分发上的长足进步。
微信朋友圈从简单的晒幸福、晒鸡汤到微商的泛滥,让单纯稚嫩的炫耀变成了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业广告。
......
也许,微信的本身并不坏,但资本市场的追逐让微信看到了商业价值的存在,原来微信也可以这么玩啊。
而尝到了商业的甜头以后,微信接下来的布局也是满载着商业的性质:
小程序的开发让微信不仅能承载信息,更能广泛地承载应用服务。而对比小程序的重点打击对象应用商店,搜索正是APP最主流的入口路径。
微信指数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微信指数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现阶段应该尽快提上日程,通过微信指数我们可以了解品牌基于微信的热度等相关核心信息。对于自媒体而言,微信用特殊的思维成就了部分人的暴富,而微信指数恰恰是许多人用金钱和时间铸成的名利榜。
但值得注意的是仅凭微信公众号内容分发、朋友圈链式社交、短语音通讯等体系的用户和数据,微信还远远构不成生态,不能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指数榜。
所以,从资本价值来看,腾讯的平台梦想希望它能承载更多的盈利业务:从网游、彩票、打车、电商到娱乐,总而言之,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微信希望都能牢牢控制。
流量融合增加了微信的负重感
从简单的打字、语音、表情包交流到红包、晒朋友圈等,越来越好玩的微信可以说集聚了很多的线上流量,上至70岁的老太太下至5岁的儿童,人们都身不由己的沉静在了微信的世界中,尤其是过时过节,微信红包成了必不可少的祝福传递者,当然也正是微信基于熟人与半熟人之间的这种社交辐射,才成就了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
但当智能手机升级潮出现放缓趋势的时候,微信的线上流量也已经出现了瓶颈期,毕竟人们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智能手机的升级换代已经基本完成,而微信作为智能手机必不可少的社交利器也基本实现了装载运行。
而对于无数商业家来说,微信巨大的线上流量显然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尤其是在电商优化了传统行业的弊端之下,线上流量成了众多商家的抢夺之地,而微信作为当下流行的社交利器自然是商家不会错过的流量索取之地,当然对于微信而言,链接第三方服务,既可以增加线下线下流量的互动感,又可以开发线下流量的,继续扩充微信自身的流量堡垒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从目前微信的第三方服务来看,摩拜单车、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等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互联网企业,在流量补充上可以说给微信提升了很大的增量,当然利益的分成也使得微信更加富足,但透过现象来剖析,这恰恰是现阶段微信进入“迷惘期”的开始,这种“迷惘期”的一个典型征兆就是核心产品在定位上的摇摆,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万能神器”,它正在离当年创造者者张小龙追求的极致简单渐去渐远,从社交到电商、打车、视频等等,微信身上背负的“赢利”负荷越来越重,在作为“连接器”的微信和作为“赚钱机器”的微信之间,腾讯的天平一直在摇摆和倾斜,时重时轻,往复不定。
用户体验丧失了原有的优越感
从目前来看,依赖其QQ、微信等产品优势,从社交领域切入移动端搜索领域,既能帮助腾讯建立起移动端搜索功能的优势,又能够依托搜索功能收集巨量的用户标签体系数据,便于提升数字营销的精准投放。
但对于用户而言,微信离自己设定的那个极简化构想越来越远,从微信现有的产品结构看,资本的意志已经完全超越的产品的属性,微信平台上的业务正越来越“重”,树杈分枝越来越繁复,从微视频、微店、公众号、服务号……腾讯期望摘取的硕大的赢利果实几乎都压弯了树干,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用户发现微信体验越来越慢、甚至宕机的发生率时有增加的真实原因。
将QQ时代媒体和游戏业务的价值顺利迁移到微信,腾讯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的商业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对于微信自身而言,功能的日益强大让原本单纯的心也开始浮躁,究竟是作为一种情感连接的媒介工具,还是一驾开始挥镰收割的赢利机器,微信正处在一个歧路口。
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重”的微信,离张小龙心目中那个追求极致简单的“社交神器”已经渐行渐远。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