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后看产品:现在的校园社交产品从根本上就做错了营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宋仔 / 2016-03-25 09:58
如果要说起针对细分人群的社交产品,我感觉数量最多的当属校园社交类,从最早在国内效仿 facebook 的各个 sns 实名社区到现在移动端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区类 app,创业者们似...

QQ截图20160325095712

现在大部分此类应用都选择搭建一个话题交流社区当作产品的主场景,社区内又区分出不同的主题板块。可是如果你随意打开一款,呵呵,你会发现它的用户活跃度简直能用可怜来形容。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这个产品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

如果要说起针对细分人群的社交产品,我感觉数量最多的当属校园社交类,从最早在国内效仿 facebook 的各个 sns 实名社区到现在移动端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区类 app,创业者们似乎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这片领域的探索—2600 万的用户群体,充满情感诉求,易于接受新事物,重度依赖互联网的 90 后等等,这些词汇似乎让这个校园社交这个市场充满了机会。

现在大部分此类应用都选择搭建一个话题交流社区当作产品的主场景,社区内又区分出不同的主题板块。可是如果你随意打开一款,呵呵,你会发现它的用户活跃度简直能用可怜来形容,不论是社区内 ugc 内容,亦或是用户之间的互动质量都非常的差,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健康社区应有的水平,甚至需要依赖于机器人冒充用户自动回复自动添加关注等手段来维持社区的氛围不至于太过于冷清。而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身边的同学也从来没有安装使用过类似应用,这不经让我产生了疑惑:为什么明明 是一个充满着社交需求的群体,近些年也涌现出那么多垂直针对的产品,但却没有一款是能够称得上成功的呢?

我们不妨来问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这个产品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

绝大多数的回答都会是:“目标用户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 特点是年轻,叛逆,喜欢尝试新事物,内心情感丰富,有表达出来的欲望” “我们构建了一个平台,能够满足他们和其他有共同话题的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

以王同学为例,王尼玛(性别男)是某大学的大三在校学生,除了日常的吃饭睡觉学习之外,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蹲在椅子上玩英雄联盟,目前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登上了白金段位,当然王同学平时还是比较文艺的,对于摄影有很大的热情,自己也拍摄过一些小作品。由于被三体这本书带入了科幻坑,王同学也是一位科幻小说迷。除此之外,王同学和同宿舍的人偷偷地在宿舍里养了一只宠物猫。

面对这样一位用户,校园社交产品的负责团队可能会十分高兴:哇塞,这位同学就是我们典型的目标用户啊。他们认为,王同学会在每天闲暇的时候打开他们的校园社交产品,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发布在摄影版块里,然后在游戏版块里和大家讨论的技术,在文学作品交流版块里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最后把自己和自己宠物的趣事分享上去。

95 后看产品:现在的校园社交产品从根本上就做错了

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当王同学想要进行摄影技术的探讨的时候,此时他的身份并不是 “大学生——摄影爱好者”,而是直接以一个 “摄影爱好者” 的身份进入 xx 摄影交流社区,或者是在 qq 群 / 微信群中和相关的爱好者讨论问题,那里的氛围无疑要比某个校园社交产品里分支出的某个版块好得多,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对于游戏或者是科幻文学,宠物养殖心得,也有更加垂直的社区可以进入,明明有更直接的选择,为何还非要绕着么一大圈去某个以大学生作为用户群体的社区里进行交流呢?

“大学生中的摄影爱好者交流平台” 相比于 “摄影爱好者交流平台” 看似更加垂直,更加贴近用户,其实这种细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 “摄影爱好者” 并不是 “在校大学生” 的二级标签,他们之间是互相平行的关系,就宛如 “游戏玩家” 和 “科幻迷” 一样,只是贴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标签,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强行组合在一起进而达到细分的效果,以此为基点所建立的弱关系是松散的,完全没有足够的内驱力使用户们聚合在一起,更不要说进一步进行社区内互动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个笑话: 某人家里养了一大一小两只猫,为了方便它们进出家门,便在门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大猫从大洞进出,小猫从小洞进出。而这类校园社区,正好比这专门为小猫开的小洞,完全是对用户身份和真实使用场景的错误理解。

95 后看产品:现在的校园社交产品从根本上就做错了

同样的道理,很多高校 BBS 用户活跃度也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被当作单纯的校内信息发布平台,仅当用户有非常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用户才会使用,比如 “我的校园卡丢了,谁捡到请还给我”“XXX 你的校园卡被我捡到了,请速来认领”“请问学校附近考研租房多少钱一个月” 等等。这类高校 bbs 一般都有比较长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品牌塑造,在学校内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如此尚且无法激发用户的活跃度,那些主打 “同校 bbs” 的产品就更加不用说了。

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直接一点,在人与人链接越来越方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聚合成精细的社群非常简单,像这种基于共同身份的社群对于用户是缺少吸引力的(特别是大学生这种并不是因为明确利益追求而进行社交的群体),对于用户的聚合能力会越来越弱, 这种形式的校园社交或许从根本上就是个伪需求。

那现阶段的校园社交产品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多从线下的实际生活场景着手,把产品的线上功能和校园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我在试用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眼前一亮的功能,比如在某一时间段把用户相互匹配的功能就非常有意思,针对大学校园地域属性强的特点,让用户在线上获得匹配,然后在线下进行交流,这样一来产品功能就能够对线下的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扩展和补充。只有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理解了现在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才能够做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绝不是像现在的诸多校园社交产品一样,给用户盲目的贴上 “大学生” 的共同标签,粗暴的要求用户聚集在一个对他而言毫无意义的社区中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