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造假:上海快鹿通过资本游戏轻松赚钱 产经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的背后,活跃着资本的身影
电影金融化,跨界莫越界
前不久,电影《叶问3》因票房造假遭到处罚。票房造假的表象背后暴露出的资本“游戏”更值得深思。
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资金大量涌入,资本运作也在电影界大行其道。法律人士表示,此次票房造假事件中,不排除欺诈、关联交易的嫌疑,这表明行业监管存在滞后与缺位。而随着金融与电影的纠缠越来越紧密,如何规范市场环境、完善监管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绕不开的课题。
造假
上映前通过资本运作赢利,上映后发行方自买自卖、虚假排场
3月4日,电影《叶问3》在大陆上映,半月便累计了7.9亿元票房,随之而来的是网上不少关于其票房造假的消息。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调查结果:《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查审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决定,对《叶问3》发行方——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公司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1个月,责其进行整改;对参与不实排场、情节较严重的73家影院提出严重警告,由所在地电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名单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网站曝光;对73家影院所属20家院线公司通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网站进行通报批评;对虚假场次出票相对集中的3家电商提出严重警告,由电影局诫勉谈话。
随着票房造假事件被披露,一个更大的资本运作链条被逐渐揭开了面纱。
去年10月,《叶问3》项目在苏宁众筹、当天金融、大管家理财网、玖那里金融、玖影通、宝驼贷等平台出现,并筹得数千万元。今年2月23日,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以1.1亿元买下《叶问3》55%的票房收益权。2月24日,内地上市企业神开股份(13.85, 0.13, 0.95%)再以4900万元认购了《叶问3》的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该基金年化收益8%,如果票房超过10亿元,投资者还将获得超额收益。与此同时,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诺为该基金项目提供10亿元保底,如基金收益小于或等于0,中海投金控将补足本金和预期收益。表面上看,资本市场对《叶问3》抱有极大信心,神开股份也于2月24日当天涨停。
但实际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叶问3》资本运作涉及的数十家公司,均与上海快鹿集团关系暧昧,有的甚至直属快鹿麾下。也就是说,《叶问3》的投资资金在快鹿的关联公司间流转后,最终又回到了快鹿手中。影片还未上映,快鹿就已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赚了一大笔。而影片上映后,通过“捂盘”式的自买自卖和虚假排场,资本市场对该片的信心得以继续发酵。相比一张张卖票挣票房,通过资本“游戏”来赚钱显然轻松得多。
渗透
通过保底发行规避市场风险,各种以电影项目为核心的金融产品大量出现
《叶问3》的资本运作方式并非个案,如今,金融对电影的渗透日益增多。
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颁布,民营资本得以参与投资电影。此后,国家正式开放了民营资本独立制作电影的权限。2010年颁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多种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被业内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十分迅猛,2015年全国票房突破440亿元,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多达47部,其中超过10亿元的达7部。今年春节上映的电影《美人鱼》票房更是接近34亿元。
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勃兴的电影产业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电影行业迅速由“缺钱时代”进入“缺项目时代”,发行公司为了抢到好的电影项目,保底发行应运而生——发行方与片方协商一个保底票房数字,片方在协议签订之时便可以马上获得这笔保底金额,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如果影片上映后票房超过保底数额,发行方就可以按照协议获得更多分成。
2015年《港囧》上映前,导演兼出品人徐峥将47.5%票房收入权益,以1.5亿元的价格卖给香港上市公司欢喜传媒,提前收回了制作成本。徐峥本人同时也是欢喜传媒的股东。最终,《港囧》的票房接近16亿元,远远超过保底票房金额,徐峥不仅获得了额外的票房分成,更从欢喜传媒飙升的股价中获益。
2016年春节《美人鱼》上映初期,3家出品公司共同开出了16亿—18亿元的保底金额。事实证明,不仅周星驰提前规避了风险,保底方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如果票房没有达到保底数额,如何帮助发行方规避风险?各种以电影项目为核心的金融产品随即大量出现。凭借熟稔的运作经验,金融资本在电影圈如鱼得水。难怪有人评价,中国电影行业正在全面金融化、证券化。
担忧
资本“游戏”或涉嫌关联交易,行业监管遭遇挑战,产业环境有待规范
“现在不少有名的导演或演员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接到项目以后,再找专业的金融企业来为自己进行资本运作。”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样一来,风险是小了,钱也有了,但你的主业到底是拍电影还是玩资本?”
毋庸置疑,金融资本的进入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由于电影行业几乎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银行贷款相对困难,加上国内电影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我国电影行业一度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激励下,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自然可以高效地解决电影行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尚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因为监管的缺位。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叶问3》片方通过违规关联交易制造未来票房虚高假象,进而吸引非专业投资人加注来提高股价的行为,已经涉嫌欺诈、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许多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此次《叶问3》片方受到的处罚仅限于此,或将为行业低成本违规操作提供模仿“范本”。
在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军看来,电影项目涉及的资本运作方式越来越多样,势必对整个行业的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只能在其业务范畴内进行管理,而与整个电影产业链相交叉的金融资本运作环节,应由国家金融证券管理部门进行监管。目前,金融与电影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但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能否高效对接,这就成了一个新课题。“就《叶问3》而言,电影局已经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涉及违规的主体进行了处罚,但片方在金融市场上的资本运作是否违规,其实更多的非专业投资人希望从金融证券管理部门获得回应。”王军说。
更多人关心的是金融资本运作带来的泡沫对市场信心的伤害。“现在但凡大片好像都要通过资本运作弄个金融保险,这固然不违法,但这不能成为电影行业的重心。通过资本运作制造出来的虚高票房,一方面会提升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心,另一方面,这种信心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吹大这种泡沫,但泡沫破了以后呢?电影观众和非专业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他们会失去对中国电影和资本市场的信任。”某位业内人士说。
“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金融手段的进入都会增加行业风险,从业者的道德自律和产业环境的规范就显得特别重要。”王军说,建设信息透明、数据权威、版权完善、法规健全的产业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燃眉之急,电影市场的规范化应当成为整个行业的自觉意识。 (来源: 人民日报)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