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保护”,败也“保护”。如今,北汽新能源选择“坚持1条纯电动驱动(含增程)技术路线”,不仅令自己骑虎难下,也使北京市政府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Simon丨AutoKol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大车企纷纷发布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也高姿态地吹响了“世界级”冲锋号,并公布了若干细节。 在其技术战略部分,有一句话颇有意思,“坚持1条纯电动驱动(含增程)技术路线”。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增程式电动汽车应该是归类于“混合动力”类别的。
从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官方定义”来看,一直都是这样的表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包括客车部分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判定,增程式属于混合动力范畴。
按道理,企业五年规划是一项很郑重的事宜,像技术战略这样的纲领性“干货”,应该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想必北汽新能源是不可能对概念的界定都搞不清楚的。
那么,北汽新能源如此表述,在其背后,有何深意?又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增程式”究竟是不是纯电动汽车
如果北汽新能源只是说“电动驱动(含增程)”,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加上了一个“纯”字,这个概念可就完全不同了。
简单地讲,增程式电动汽车就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加装一个增程器。
所谓“增程”,就是增加里程。增程器是内燃机和发电机的集成体,在动力电池能量不足的时候,可以依靠燃油发电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在其发挥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通过内燃机为汽车提供机械能驱动,而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之后再作用于汽车。
“当增程器工作的时候,它就属于混合动力的状态,相当于串联式的混合动力。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增程式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一种。”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AutoKol采访时表示。
也就是说,增程式的结构,决定了它并不“纯”。虽然增程器中的内燃机并没有直接为汽车提供驱动力,但毕竟是参与了。虽然纯电动汽车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电能补给,但它作为一辆“汽车”,并没有时刻把内燃机“背在身上”。
实际上,有关增程式电动车的归类,国内仍然存在争议。甚至还有人以“机械能与电能并未混合”为由,将增程式排除在混合动力范畴之外。因此,在官方对这个概念界定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北汽把增程式电动车列入“纯电动驱动”范畴,难免引发争议。
所谓“文字游戏”背后是“骑虎难下”
AutoKol猜测,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自主领军企业, 不至于是在玩儿所谓的“文字游戏”,无非是出于一种矛盾心理: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兼顾当下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顾及北京市政府的“情面”。
根据北京晨报披露,2016年1月24日,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市委市政府做了研究,根据世界经验和北京的特点,北京会一心一意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北京不会采纳混合动力汽车。”
北京市拒绝混合动力汽车为什么会如此任性呢?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归根到底就是现行的财税分配政策出了问题。
具体而言,“被企业绑架了的地方政府”。日前,中汽协会秘书长助理夏胜枝曾用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京市政府“拒绝混合动力”的根本原因,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多次批评并试图破除地方保护行为。
与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基本上没有人力物力投入、没有技术积累、没有产品输出相比,在发展纯电动汽车方面,包括生产制造、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北京算是投入了巨资。既然企业骑上了老虎,就只能坚持骑下去,政府也只能跟着走,谁让北汽是政府的亲儿子。 当然,现行财税分配机制不合理也好,被企业绑架了也罢,都不能构成地方政府拒绝混合动力汽车的理由。
正如王秉刚所言:“混合动力是汽车产业绕不过去的一种技术。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变数,目前,新能源车企必须要有多种产品去应对市场。”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早就想着手发展增程式电动汽车。资料显示,2013年该公司就曾开发过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E150REEV,但至今尚未真正推出。去年9月又传出消息,将在德国开发全新的增程式电动车,计划在2017年正式上市。
既然2017年增程式新车要上市,那就要考虑申请补贴目录的问题。虽然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会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但依然较为可观。北京原本就是北汽新能源的优势市场兼“大本营”,所以就要首先解决在北京申请补贴的问题。
但是按照北京市现行政策,增程式电动车是无法享受补贴的。根据北京市对于“新能源小客车”的定义,是指在北京完成备案的小型、微型纯电驱动载客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实际上,北京市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补贴政策,跟北汽新能源有很大关系。
“北京市政府名义上是强调为了治理污染、雾霾,但更多人的看法是因为北京没有混合动力产品。北京市政府不会承认的,北汽新能源也说‘政府对我们没有什么保护’。但是,客观上自然会有评论。”王秉刚表示。
北京或将变更新能源补贴“口径”
如夏胜枝所言,被北汽新能源“绑架”的北京市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地方政策,才能最大化地“服务于”北汽新能源逐渐改变的利益诉求?
首先,增程式电动车必须要通过北京市目录。这是北汽新能源为自己铺设的一条 “后补贴时代”走向市场化的重要路径,已经并将继续投入研发。如果增程式电动车2017年如期上市,还能享受4年补贴。4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也许这是它必须争取的理由。 其次,最好不要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口径,给增程式以混合动力的待遇,而要“视同”纯电动。其理由有三个方面。
一是如果放开了混合动力的“口子”,北汽新能源的竞争对手就能乘虚而入,占据先机。
二是如果以混合动力的名义给予增程式补贴,而不让其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入,那之前否定混合动力的理由就不再成立。
三是按照国家补贴标准,混合动力获得补贴资金的能力显然不如纯电动。以2016年标准为例,纯电动乘用车最高一辆可以补5.5万元,而混合动力乘用车只有3万元。按照中央与地方1:1的配套,两者之间相差5万元。
而站在北京市政府的角度考虑,也有可能不对现行补贴政策做出任何更改。理由也有两个方面:一是避免落下“朝令夕改”的话柄,二是证明自己当初确实不是出于“地方保护”的考虑。 但是,北京市政府真能弃本地龙头企业之利益而不顾?除非,北汽新能源的“增程式”计划在补贴期内一再搁浅。 王秉刚说:“我猜测,北汽(新能源)如果出了增程式的话,北京市就有可能明确地把增程式放进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宣称“坚持1条纯电动驱动技术路线”,同时又强调“(含增程)”的做法,应该是经过了一番反复的推敲。如果北京市政府与它保持同一口径,自然是皆大欢喜。 中央政府指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北京市政府非得自行一套,弃混合动力如敝履。这显然是已经拍了中央政府“一巴掌”。如果把增程式电动车视作纯电动汽车,就等于又要拍中央政府一巴掌。 成也“保护”,败也“保护”。如今,北汽新能源不仅自己骑虎难下,也使北京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