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玩车教授
一辆车最重要的是什么?买买君觉得是安全,不管是怎样的老司机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这个时候事情就回到了汽车“铁包肉”的本质,那么它能护你周全吗,怎样的表现才是安全?这样的结论肯定不是张口就来,背后肯定需要一系列的测试。目前国内专注汽车安全测试的两套标准分别是中汽研的C-NCAP/中保研的C-IASI。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事的地方就有竞争。都是撞车,这两套标准的背后可不是“撞一下”这么简单。
很容易看出,两家碰撞机构背后的国企影子都不小,但都还是属于企业范畴,并不算政务机构。它与“消协”那种直面消费者的机构并不同。对于市场,这更像是一种三方测试平台。
二家机构的显性区别
用白话说,中汽研测试的高低影响的是舆论口碑,中保研测试结果直接就绑定消费者口袋中的真金白银。你看——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放在这里挺合适。
不废话,直接上表说明:
买买君挑两个有代表性的和大家解释一下:
100%正面钢性碰撞试验:
中保研提出的“15km工况”更像是日常的道路追尾,剐蹭等,系了安全带这种情况对人员伤害可以说微乎其微,这一块主要是配合后面的“维修零整比”来整体考量,相比大事故,小剐小蹭对于车主的钱包感触更深。
中汽研的“50km工况”则是强调急刹车下高速追尾这种情况对人员的安全保护程度,这种碰撞,对于整车气囊,结构件,溃缩布局都是一次考验。
40%偏置和25%偏置碰撞的差别:
25%偏置碰撞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在实际驾驶中,可以理解为驾驶者下意识规避风险的打方向,这样会让撞击力集中在一侧,对整车的A柱结构,驾驶者腿部保护,气囊起爆位置等提出更高要求。什么“气囊接不到头”“A柱怼脸”这样的名场面就容易发生在这里。
25%偏置碰撞没有针对性设计很难全身而退
中国真正拥抱汽车时代,满打满算还不到三十年。碰撞安全这一块还不足以形成自己的一套的体系测评,两家机构创建伊始都是参照海外成熟的碰撞测试体系进行操作,但两家细节上的做法,还是挺有差异的。
中汽研的C-NCAP标准是参照欧盟E-NCAP,“参照=不全是”。例如在鞭打实验中,20km/h的鞭打测试速度低于欧洲E-NCAP标准的24.45km/h。至于没用25%正面偏置碰撞的问题,倒不是C-NCAP刻意减少了,而是它的参考模板E-NCAP也没有。
中保研的C-IASI标准参考的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标准,细节不展开,关键就是IIHS体系近几年新增了“64km时速25%正面偏置碰撞”这一项。别说在国内,前几年在美国在这一项上翻车的产品都不少。
说回一开始的观点:这些测试机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官方背景,你产品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当地官方对车企的态度。
——当你的老师即是出题人,又是考官,他告诉你:这个点要考。差不多就这种感觉了。
车是好车,但它当年的安全测试标准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买买君从公开资料查到的数据,中汽研C-NCAP从1999年开始就在进行汽车碰撞测试。在2015年中保研问世前,15年时间内国内的汽车安全基本都由这一家为标杆。而这15年,可以说都是合资品牌的黄金期,标准给你了,车企没道理对着干啊?
中保研C-IASI标准建立至今5年,已经整出了不少“名场面”,让消费者哗然的同时,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有竞争才有发展”。毕竟中保研测试过的车也不少了,里面表现出色的也很多啊。门槛确实高,但不是对每一个车企都高。
汽车安全测试本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政府层面给出安全框架,车企研发照着执行,下更多成本是企业的事,总之不能低于标准吧。之前蹚了那么多年游泳池,这次总得过条河试下水平了。
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花最少钱,买最好的。随意想想都知道这事是不可能的。说一千道一万,不管C-NCAP还是C-IASI,它都不是政策层面上的强制要求,参测产品不管是车企选送还是市场自购。它目前覆盖的面还是有限,不管是不是“五星”,这个测试还有大把车没去做过呢。
就这张图内,大把车还没测过呢
有人会说:去测试的都可能翻车,那没测试过的那就压根不能考虑!讲真,买买君不能说这话没道理,但结合市场现实,一款车能上市销售,那肯定是通过了国家安全标准的测试的。而“国家标准”和“测评机构”,那是另一个维度上的事。
看钱说话,没错的!
目前国内市场整体对汽车的深层次理解还是有限的,买买君自己撰写导购类文章,经常会出现“性价比”一词,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一分钱一分货”,但要解释这个,我要组织更多晦涩难懂的语言,写着累看着也麻烦。
简单总结下:
把中保研和中汽研碰撞测试最好是当成两种不同的考试,它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出题也不一样。但对考生来说,没考好就是没考好,结果不容置疑。之后要做的是吸取这上面的教训,知道这个考点我漏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下次发挥好。那么在真正的考试(真实事故中)中,才可能有好的成绩,实际表现不是看你做过多少模拟题就能过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