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之家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止 2019 年 7 月 23 日,车企(乘用车、商用车)共发布 101 起召回声明。2019 年上半年,乘用车召回数量就达到了 275.29 万辆,其中德系车占比 66.54%,中国品牌占比 10.19%,日系车占比 12.35%。今天,我们选取了 6、7 月份三个典型的召回案例,它们可以代表车企解决车辆问题的不同做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处理的。
100 多万的新车,安装气囊有问题?
涉及车辆:宝马 X7
宝马 X7 作为宝马全新大型旗舰 SUV,
于今年的上海车展前期公布了官方指导价
100.00-162.80 万元。
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
5163mm、2000mm、1835mm,
轴距达到了3105mm,
另外宝马 X7 还提供
6 座、7 座两种座椅布局。
但 2019 年 6 月,宝马就在官网公示了部分进口宝马 X7 的召回方案。问题出现在了头部安全气帘的安装上,具官方资料了解宝马 X7 的头部气帘可能以扭转状态装配到车内,导致碰撞中安全气帘不能完全打开。
针对这一问题,宝马(中国)将召回相关车辆,检查并重新安装气囊。
宝马 X7 的生产地位于美国的宝马史帕滕博格工厂,而 X7 也是北美市场的重磅车型之一,其实早在 2019 年 5 月 23 日,官方就生成了针对美国市场的召回报告,问题是驾驶员和乘客头部安全气囊可能未与装饰件正确对齐,和国内销售的宝马 X7 一样,都会影响安全气帘的正常开启。
小结:对于一款豪华品牌的旗舰车型来说,出现安全气囊安装错误的 " 低级问题 ",我们难以理解。不过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宝马提供的召回方案相当及时,这也抑制了后续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起火风云,消除隐患是关键!
涉及车辆:蔚来 ES8
蔚来 ES8是继电动超跑 EP9 之后,
蔚来的第一台量产车,
指导价为44.80-50.60 万元。
官方将这台中大型 SUV定义为
高性能智能电动旗舰 SUV。
它搭载了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
车载人工智能伙伴NOMI,
以及拥有650 马力的动力输出
和 0-100km/h 4.4 秒的性能表现。
不巧的是,正处于 " 事业上升期 " 的蔚来遇到了几起自燃事件,最后蔚来针对几次事故,也做出了回应:导致自燃事故是型号为 NEC-P50 模组电池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由于个别走向不当而被模组上盖板挤压的可能性。在极端情况下,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可能发生磨损,存在安全隐患。(简单理解就是电池组内部短路增加了自燃风险。)
而蔚来 ES8 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 " 召回声明 " 中却给出了另一个结论:" 电池包箱体和我司供应的模组结构产生干涉 ",也就说宁德时代并没有肯定电池的质量问题。
蔚来、宁德时代究竟孰对孰错,我们还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不过,看到召回方案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是比较欣慰的。蔚来将为 4803 台蔚来 ES8 免费更换全新的电池包,同时型号为 NEV-P50 模组电池包也不会出现在蔚来的产品序列中。
小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即使有些东西可以用金钱赔付,但关乎生命安全的事故绝不是小事,所以车企在车辆出厂前还需要加强测试力度,确保消费者手里的产品绝对安全。我们再回过头看这次事故,经过多方调查,官方了解到了事故具体原因,并及时修正问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后续更为严重的事故,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是一个车企应有的态度。
百度定义的 " 新名词 "(高田气囊)
涉及车辆:广汽本田、东风本田、
进口本田
日本高田集团
最早成立于1933 年,
主要生产并销售
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
儿童约束装置等。
它的客户除了一些日本品牌,
还会涉及到美系和欧系汽车品牌。
为什么高田气囊的搜索页面会出现 " 死亡气囊 " 的搜索结果?据相关资料解释可知,其安全气囊增压泵内使用了硝酸铵物质,当长期处于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硝酸铵会逐渐分解变得不稳定,安全气囊弹出的力度也会随之增强,此时安全气囊展开后夹带的金属碎片极有可能伤害到驾乘人员。
因为高田气囊引发的血案众人皆知,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 2009 年发生在美国的高田气囊 " 割喉案 "。而从 2008 年开始,各大车企已经对搭载高田气囊的车型陆续开展了召回工作,直到现在国内针对 " 高田气囊 " 的车型还进行着召回。
2019 年 7 月 19 日,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以及进口本田同时发布了召回声明,其中共涉及问题车辆 94767 台,包括了 2002 年至 2015 年期间生产的本田汽车。
不过,对于本田 2015 年以后生产的汽车,由于本田的气囊供应商更换,所以暂且不会出现高田气囊类似的事故。几乎同一个时间,丰田和日产也取消了高田公司气囊供应商的资格。直到 2018 年 4 月,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配件制造商之一高田公司才宣布破产。
小结:配件供应商的过错,让车企背锅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常见的轮胎供应商,因为配方不合理,导致轮胎提前老化,车企被迫召回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这些供应商还不为之所动,那么车企一旦取消合作关系,供应商破产就是最好的惩罚。
我们再来看这次召回事件,很明显部分车企发布召回信息并不及时,而在事故发生初期,各厂家也没有针对气囊问题进行召回,最后导致了更恶劣的后果。我想如果车企认真总结事故,并及时发布召回通知,结果会比我们想象的会好很多。
上文介绍了 6、7 两个月份比较典型的召回案例,可以得到这样的总结:
首先宝马 X7 作为一款新车,虽然在安装气囊的步骤中出现了问题,但还没有等到恶性事件发生,官方就采取了及时的召回措施,这样的行为我们是鼓励的。而蔚来 ES8 自燃的事件闹的满城风雨,但官方结合事故报告发现问题,并在短期内发布了召回声明,最后也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谅解。
至于最后的 " 高田气囊事件 ",发生事故初期,大多数车企都没有替换掉问题供应商,导致后续更多的车型装配了高田(问题)气囊,我们并不支持车企采用这样的做法。我们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主动召回的措施给消费者更安心的用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