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会是解决出行大市场的终极方案吗?

新车
2017
01/10
09:33
闹客邦
分享
评论

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会是解决出行大市场的终极方案吗?

在过去的2016年,我们能够感受最深的或许就是“时间的力量”,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不小的冲击,年头的“双创”热,年末的“资本寒冬”,年初经济的欣欣向荣,年末的”无人区”。

以2016年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滴滴出行”为例,其一年时间里的发展轨迹就经历了无数个过山车式的奇妙旅行,看似九曲回肠又十分刺激,大家却知道,这绝非滴滴情愿。

首先是国内市场的整合成功,收购快的,顺势拿下Uber中国后,又有巨头的战略投资不断注入,仿佛烧钱行动还可以继续下去,朝着一统出行市场江山的目标不断迈进,而普通大众还可以继续心安理得的拿着资本的钱享受便宜的出行方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遭受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稿的影响,虽然经历了足够时间的谈论争取,都未曾有大的改观,各地落实的细则无疑让高估值的明星企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在潮水退却之后,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底裤成为棘手的课题。

这还没有完,正当滴滴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转型,进行海外战略布局的时候,一个摩拜单车引领的共享单车火爆现象,又再一次抢了滴滴的风头,虽然单车与轿车所满足的是不同的出行市场需求,理论上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名面上的失宠滋味也不好受。

然而,这还是没有完,或许源自摩拜的良好市场反馈,在2016年年末,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瞬间火了起来,在2016年的寒冬点燃了另外一把火种,在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car to go计划落地重庆之后,途歌(car2go)和Ponycar相继在北京、深圳等中国一线主流城市落地,引起了强烈的市场反应。

一时间也引发了对于出行市场2017年真正破局的大讨论,出行市场的最终解决方案在哪里?哪种模式?哪家企业将代表未来的趋势,新能源、共享模式、分时租赁、无人驾驶到底哪种模式,哪个要素才是撬动未来的金钥匙,在2016年留存了诸多的悬念。

滴滴的困局,宣告存量市场垄断模式的破产

出行市场之所以如此被关注,滴滴之所以拥有如此的高估值,从本质上说是出行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空间的原因,一方面缘于刚需的客观事实,另外一方面存量市场空间已经足够大,因此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和资本的投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流量入口的垄断,带来的平台规模效应的发挥,接下来一方面可以实现存量市场价值的占有,同时也为未来更为长远的市场增量开发奠定基础。

或许在规划布局中,滴滴对于出行市场机会的定义或许足够吸引任何投资人。

1、拥有出行需求集中式的流量入口,通过技术平台和资本的力量相信可以促成。

2、存量车辆的整合和共享带来的红利,以及未来车辆更新换代(自然更新和新能源车的更换等)带来的更大想象空间。

3、汽车后市场服务,包括保养、保险、电商、停车、广告等等带来的无限延伸价值。

4、以人为中心的出行入口切入的综合服务提供的魅力。

虽然拥有足够的规模和诱惑力,但是在争夺存量出行市场份额,与存量市场服务主体,诸如出租车等市场的竞争过程中,虽然拥有诸多的新概念,但是依然没有被主管部门定义为同类型的企业,而是通过一纸政策文件将其定义为差异化的高端个性化服务市场,直接失去了参与竞争主体的,也是大规模市场份额的机会,与此同时又将共享资源的入门门槛,包括车辆和司机两方面要求提高,则意味着共享模式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滴滴当下的局面,明文规定的,对于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身份定位,甚至是市场空间范围选择的定义,印证了基于足够大规模的存量市场的整合,通过技术和资本手段试图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流量垄断平台,在拥有话语权之后再实现存量市场的价值挖掘(比如与优步中国合并后的涨价行为)的独食梦想的破灭,想一步登天其实很难,无情的现实已经说明旧有模式的失败。

也意味着存量市场整合,现有利益格局打破的难度是十分巨大的,要真正实现出行市场的实质性变革,动脑筋的方向或许应该着眼于增量市场,面向未来的新的模式,新的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之上,并且分散化,循序渐进的步步为营的模式才或许有机会。

包括摩拜模式,以及之后出现的Ponycar、途歌等诸多的共享出行2.0模式的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平台,虽然没有直接将目标定位为巨大的存量出租车市场的整合和改造,并且短时间内遭遇诸如充电和停车等的诸多困难的挑战。

但是其针对未来的做法,选择顺应趋势发展的布局模式,包括从石油动能车到新能源电动车,从配置专职司机模式到人人都是司机模式,从出租出行服务到租赁车辆使用时间等等改变,虽然都是共享模式,滴滴的做法是共享存量汽车和司机资源,进行盘活,却因为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体系备受争议。

而Ponycar等所代表的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模式,一方面共享了汽车本身,另一方面也共享和解放了开车的人,不再占有滴滴共享而来的司机,而是直接由使用者自行负担成本,真正实现了更为高级层次的共享。

而在市场模式上,分时租赁平台,选择的是逐步尝试特定区域,面向特定人群的试点服务,包括一些园区,产业园等等,拓展增量的市场需求空间,而非与存量出租车等市场进行正面的竞争,避开了锋芒。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也相应了政府的号召,所谓的新能源鼓励发展甚至是补贴策略,以及有效弥补公共交通服务的盲点,5-10公里范围内的高效出行问题,在这一点上其做法就聪明很多。

边缘创新的力量逐渐迎来爆发季

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出现之后,在短时间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大量的关于模式创新,关于新独角兽企业,新风口的赞赏,另一方面也遭遇到各种的质疑,包括各种负面新闻,车辆遭损毁,各种的乱停放等等信息,然而却丝毫没有阻止其火下去,近期2亿美元的融资就是明证,因为当下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都不是问题。

包括用户形成习惯之后的模式确立,车辆故障数据积累之后的定向解决等等。

在看到当下问题的同时,更应看到政府部门对于这种模式的接纳,才是这种市场化,商业化首发进入的市场更大发展契机的动力源泉。

一方面,这样一个涉及到公共出行有效补充的市场,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政府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入和补贴,政府主导的公共单车系统一直以来都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标配,其投入之巨大,却效能发挥有限,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场机会,一方面是提升运行效率的机会,一方面是巨大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机会,摩拜单车等创业企业的进入,正是解决了如此市场需求。

摩拜创始人对于摩拜商业模式的阐述中,也已经明确了政府对于公共单车相关投入将转移到摩拜的服务体系内,在未来,政府对于公共单车市场巨大的财政投入也是其盈利模式的重要支点,从本质上说是有基本的收入,几乎是重要的首要的支撑点。

而随着Ponycar、途歌等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产品的出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如下几条新闻,首先是东莞政府的招商部门,已经开始在试点政府主导的分时租赁新能源车的业务,广州的南沙区也引进了中科院的企业的系统,进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尝试,以及乐视汽车在浙江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也奠基。

这些信息都反映一个基本事实,在公共出行领域,在以汽车为载体的出行模式中,政府的政策引导方向也是聚焦增量的新能源汽车载体,以及新型的共享模式出行,并且正在尝试增量市场的局部试点,并为此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

出行市场迈向未来的基本发展逻辑必然是细分化,分散化专业服务提供,围绕出行距离长短(跨市区出行、市内出行、最后3公里出行等),出行场所(特定厂区园区),出行特征(规模化固定线路出行),层次细分(大众消费需求和个性化消费需求以及定制化消费需求)等等,产生不同类型的服务企业,提供满足各自需求的服务。

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从政府主管部门对待滴滴出行的态度,以及对于新能源车等的扶持政策等等举措,也能够看出其在促进汽车工业从传统石油能源向电能为主的新能源的转变,也在进行推动车辆的动能换代。

而对于新兴的技术手段和模式的摸索和试点,更愿意选择应用到增量的市场探索中,而不是对于存量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顺其自然的改变是其选择的基本策略。

市场化手段介入出行市场的必修课

虽然出行市场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但是由于涉及到公共的基本出行生活需求,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在其中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宏观层面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然发挥作用。

因此,市场化力量介入这个市场,完全100%的市场手段方式,也不理解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或许只能够收获滴滴出行的尴尬,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由于切入存量出租车市场现有利益格局的打破,最终受限于政府主管部门一纸出行管理细则,直接将其定位为一种面向窄众,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新型出租车公司,眼睁睁看着大片市场的失去,遭遇近乎灭顶的打击。

而摩拜和Ponycar除了在业务模式上顺应分散化、细分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还都顺应了政府的宏观规划布局,包括公共单车服务的市场改造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发展政策,一方面降低与政府政策相悖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切入这个市场的初期,就能够获得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创业项目起步阶段能够赢得相对轻松的市场环境,减轻压力。

出行市场需求彻底满足的基本逻辑

1、根本问题

当一个市场更多的创新力量介入,本质上说是源自市场需求的存在,这个市场有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在出行领域,蕴含巨大市场机会的基本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首先是汽车数量的上限限制,城市有限空间内容纳的交通工具的总体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实现出行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在一个限定量的交通工具(汽车等)的前提条件下,解决无法限制和有效估量的人们的出行刚需。

其次就是车辆的环保性,是否产生排放问题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现象,也意味着对于车辆本身动力能源的优化升级,用环保新能源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是必然的趋势。

最后就是效率提升和体验优化以及便捷性等的提升上,包括全覆盖,满足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个体从长途到中途、短途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套的出行需求;包括节约社会成本,节省人力成本投入,取消或者较少专职司机,通过使用者自主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等方式降低成本;包括合理利用空间,提升每一个工具的运作效率,增加流动性流转性,将交通工具真正动起来,流动起来而不是闲置起来;包括对统一的IT服务支撑系统的需求,真正提升需求和服务的匹配效率,以及用户发现和享受服务的效率等等。

简单说来,当下的问题就是有限空间对于出行辅助工具的容纳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升效率,其中效率提升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实现城市道路空间,停放空间的增量,包括立体行车立体停车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方面是优化存量工具的运行效率,以减少实际上的空间占用,优化使用结构。

而提升效率的另一方面是优化动能结构,实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更环保的新能源的动能普及,尤其重要的是对增量工具的新能源化升级,以及对于存量工具的系统化改造和升级等等。

2、当下市场的基本格局和出路方向

针对出行市场需求的满足,从参与主体上说,包括政府和市场等多元主体都参与其中,市场力量还包括传统的力量和新兴的互联网力量的两种不同主体的参与介入。

而参与的方式,一般逻辑是政府负责基础的,主体的需求满足,而市场力量进行效能优化以及个性化领域的特定需求的满足,二者进行互补性的配合。

而市场化元素,无论是传统力量还是市场力量,都会围绕体验升级、效率提升以及个性化需求满足展开。

从具体的模式上说,突出的变化来自于不同的力量对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创新开发,并不断应用到具体的领域中,不断更新迭代的一个过程。

而这个市场要实现市场需求的彻底满足,基本上遵循基础需求满足加个性化需求补充的格局模式,而在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方面,遵循效率、环保、共享等基本原则,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也必将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下产生。

3、出行市场2017年的基本态势预测

滴滴面临寻找新业务支撑点的巨大压力,选择放弃存量市场的整合模式,利用自身存量优势进行增量市场(新能源汽车)拓展,共享模式升级(从共享存量车辆和服务人员到让使用者本身参与到共享模式之中)进一步节约额外成本,否则只能够眼见市场份额的萎缩。

摩拜单车的共享单车模式,Ponycar的分时租赁模式,都能够在具体的细分领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需求,其当下面临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现有效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代表着这个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趋势,比如增量市场的,满足效率提升、环保、共享2.0模式升级等诸多原则,并且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发展意愿保持一致。

摩拜单车的共享单车模式,Ponycar的分时租赁模式的政策性规范文件也或将在2017年出现,这两种模式的成败标志点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得到政府的实质性认可,以获得政府的普及式补贴投入,是否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官方授权身份,以及是否能够引来政府力量的介入,以试点模式进行带政府行为的市场推广,以及能否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模式范本,被吸收进入到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文件中。

市场化手段进入出行市场,以完全的市场化手段和方式方法(诸如滴滴出行模式),缺乏对于出行市场公共属性的理解和轻重把握拿捏,必然遭遇发展的困境。

涉及到公共利益领域的创业项目,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承载,并且获得相应的补贴或者运营费用收益,是其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最终大成的先决条件。

4、滴滴出行可能的最终选择

当下遭遇发展瓶颈的滴滴出行,或许探索新业务模式的方向不仅仅应该落定在海外市场,以及所谓的小巴业务,这一方面无法利用到自己过往的数据和资源积累,另外一方面相较以前的模式,其升级特性十分不明显,无法真正做到面向未来的增量市场的拓展,依然会遭遇几乎一样的发展困境。

聪明的选择是将其积累的技术平台流量优势,品牌优势,以及数据优势等,用在共享模式的升级,改变共享专职司机专门购置汽车加入滴滴司机行列的做法,而是选择类分时租赁模式,探索用车人和驾驶服务提供者的一体化,真正做到成本结构的优化,做到人力资源的共享。

与此同时,直接试点参与引入增量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到整个市场中,以推进存量燃油汽车的加速更新换代,或许能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起码是看得到未来的模式,并且在可预期的将来会迎来几乎确定的回报。

2017,出行市场的定型攻坚期,各种精彩即将上演。

【来源:闹客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新能源车 出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