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5月进口汽车为38.4万辆,同比下滑12.4%;5月单月进口汽车7.50万辆,同比下滑14.9%,下降幅度继续加大。事实上,这已经是我国连续17个月出现进口汽车销量下滑了。
一直以来,进口车都是“高、大、上”的存在,受到许多追求汽车品质和“爱面子”消费者的拥趸。因此,近十年来,主营平行进口车业务的经销商不在少数,除了一、二线大城市有专营平行进口车的经销商以外,许多三、四线以及以下城市,都有了进口车经销店。但显然,进口车经销店的开店速度与进口车销售现状背道而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进口车销量逐步下滑的局面?
豪华品牌国产化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国产化已经成为不少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普遍做法。国产化,不仅能够降低整车售价,还能让消费者避免高昂的进口关税和进口车购置税。在车业杂谈看来,这种对消费者有利的做法,是进口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以路虎为例,在国产之前,进口极光的售价在68万元左右,而由奇瑞国产之后,国产极光的售价降到40万元以内,接近20万元的差价很容易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
非豪华进口销售的车型也实现了国产化。
同时,还应当看清的是,除了豪华品牌实现国产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豪华合资品牌也将以前进口销售的车型进行了国产化。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有福特锐界、Jeep自由光、雷诺科雷嘉等车型。
这些车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本身就在欧美等汽车市场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在中国也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只是在作为进口车销售的时候,车价和税费制约了这些车型在国内的走红。而在国产之后,特别是车企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对这些车型做出调整之后,就自然更容易得到国人的青睐了。
消费者购车观念趋于理性,进口车未来将成为补充渠道。
前面提到,以往不少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车的出发点是在于面子需求,当然也有部分是看重进口车的“高品质”。但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越发理性,对于汽车的认知也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国产化的车型。且事实上,大家也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国产化的众多品牌,其都会明确表示其品控都采用了全球体系;因此,品质已经不再是进口车的标签。另外,所谓的面子需求,在现在的消费环境下,也显得没那么重要。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今后进口车就绝无机会,它更多应该是成为补充渠道来满足少部分消费者的特别需求,比如对进口产品的偏好、购买特别款式的车型等。
总的来看,进口车销售表现每况日下,应当是中国车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以往占据进口车高占比的豪华品牌来看,这些品牌都趋向于在中国建厂,有利于其更好的实现本土化;另一方面,许多非豪华品牌也在逐步根据中国消费者喜好对旗下的进口车型做出调整,并快速投放市场。这两点的背后,其驱动因素则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阶段的变化,国人对进口车不在盲崇,未来进口车的产品将趋向个性化、时尚化、小众化,进口车将回归到“市场补充”为主。
(本文转自网易订阅号平台车业杂谈,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作者:车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