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 月,某个星期天的下午。未来生命研究所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举行了一场神秘的会议。
当时的天气不算太好,厚厚的云层快要压到头顶。由于会议高度保密,媒体记者被禁止参加,参会者也不许私下公开看法,这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会议结束前,风头正盛的马斯克压轴登场,大手一挥,宣布捐赠 1000 万美元。
后来,这场会议被称为 " 波黎多各会议 "。参会者都是 AI 领域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他们在讨论 " 智力爆炸 " 问题,以及这事对人类的威胁。马斯克捐款,就是为了对抗 " 邪恶的 AI"。
乍一听,有些吓人。
AI 加速年代
" 波黎多各会议 " 那一年,没有阿尔法狗,更没有 ChatGPT,人工智能还处在寒冬期的末尾。这时候讨论人工智能暴走失控,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不过,事情很快就要出现转机。
这年底,马斯克拉着自己的小伙伴彼得 · 泰尔,以及还在硅谷 YC 当总裁的奥特曼,一起创立了 OpenAI。
马斯克承诺拿出十亿美元,监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避免人类浩劫。
可能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频繁听到、看到 AI,是因为 ChatGPT 的出现。可以看看谷歌搜索指数:过去 1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对 AI 的关注度都极其平缓。直到 ChatGPT 的出现,才掀起了新一波讨论。
但和普通人感知不同的是,这波 AI 浪潮来临,其实要稍早几年。
2015 年的会议结束后,开始有大量的资本疯狂涌入人工智能领域。短短 5 年内,发生在 AI 公司身上的sands金沙游戏官网 量,几乎翻了 6 倍多。这其中,风险投资和合并收购激增。
2021 年,这个数字达到了顶峰,3374 亿美元——这几乎是 8 年前的 20 倍。如我们所知的那样,钱来自也流向少数玩家。(当然你会发现,2021 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拐点。此后多项数据都在下降。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会谈到。)
在这段时间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几个里程碑。AlphaGo 战胜人类、Transformer 诞生、ChatGPT 出世……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过去 10 年里。同时,AI 领域的专利数量也出现激增。
2012 年,辛顿团队的新神经算法 AlexNet,夺得了 ImageNet 图像识别的冠军。
参与这个项目的辛顿学生,一个去了 OpenAI,成为 ChatGPT 背后的那个男人;一个加入谷歌,后来选择隐退。
AlexNet 震惊了业界,促使了深度学习的爆发,为这波 AI 浪潮积蓄了力量。AlexNet 仅仅用了 4 颗英伟达 GPU,就实现了 84% 的准确率。而谷歌达成类似的效果,用了 16000 颗 CPU。
英伟达和它的 GPU,自此隆重登上历史舞台。
过去 10 年,人工智能进入了加速年代,还有一个表现是:各种大模型你追我赶,并实现了极其夸张的参数量。现在的 AI 大模型,动辄万亿参数已经不稀奇了。
2022 年,用于训练 Minerva 的计算能力,几乎是 10 年前 AlexNet 的 600 万倍。若和 1950 年香农的 " 忒修斯 " 相比,这个数字大概是:6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倍(有 23 个零)。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过去 80 年里,人工智能训练量的惊人增长。其中,1petaFLOP 等于每秒进行 1 千万亿次的数学运算。如果一台计算机每秒执行 1 次计算,那么 1petaFLOP 需要这台计算机不停计算 3170 万年。
普通人象限和行动者象限
2015 年,除了 " 波黎多各会议 ",还有两个中年男人吵了一架。
想象一下:两个中年男人,在酒足饭饱后,借着醉意谈天说地。偶然间,他们聊到了 AI。一个人说,AI 最终会取代人类,另一个人摇头说:坚决不会!
如果你在旁边,可能会觉得无聊——当时蹩脚的 Siri 比现在还蹩脚,取代人类岂不是天方夜谭?
但这两个无聊的中年男人,一个是马斯克,一个是拉里 · 佩奇。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手里有亿点钱,而且都比较自负。
那场酒局后,马斯克和佩奇几乎反目成仇,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马斯克和奥特曼等人创立了 OpenAI,并发誓不能让 AI 掌握在佩奇这样的人手中;佩奇手握谷歌,开启了扫货模式,大举并购大量 AI 公司。
两个中年人赌气,却共同推高了 AI 浪潮。这恰如阿西莫夫在《神们自己》中所说:" 历史往往就是由这些讨厌而且毫无目的冲突推动的。"
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还随处可见当年 " 波黎多各会议 " 参会者的身影。
Skype 联合创始人贾安 · 塔林投资了 Anthropic 等一众 AI 公司。哈萨比斯领导的 Deepmind 团队,被谷歌收购后,搞出来的 AlphaGo 让人类颜面扫地。后来,又帮助谷歌推出了大模型 Gemini ……
人工智能发展飞快,讨论人工智能的风险也变得时髦。《名利场》曾报道,一名投资人曾在见完哈萨比斯后说,他应该当场击毙后者,因为这可能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然而,说这话时他刚刚投资了 DeepMind。这种危险的诱惑,几乎是这个时代 AI 发展的一个注脚。
发现没有?号召保卫人类和加速 AI 发展的,其实是同一批人。虽然马斯克和佩奇反目,但他们做的事情却没有太大差异。
如果像马斯克所说,危险真的在路上,那么谁是降临派,谁是拯救派,真的很难分清。
是的,你会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混杂在一起。尽管有着相互冲突的观点,却着手做着相似的事情。
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麦克斯 · 泰格马克,根据每个人对 AI 的信念,画了一个坐标系。在这张图里,你也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个阵营:
(阴影部分是行动者象限,其余为普通人象限)
早在 2017 年泰格马克写书时,相信 AGI(人类水平的 AI)很快到来的人,还几乎没有。但如今,这个阵营里的人越来越多(对应上图中的阴影部分)。正是他们的存在,加速了 AI 的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 AGI 的到来,人们说还有几百年,或者永远不会到来。但现在,他们说就这几年了。短短两年时间,普通人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这是一项来自 metaculus 网站的民众投票。数据显示,2022 年时人们预测 AGI 会在 2042 年实现,而 2024 年时这个数据提前至 2027 年)
推动事情变化的人,位于 " 行动者象限 "。这个象限里的人,要么掌握技术,要么掌握资本。他们是 AI 时代里的关键少数。
从下面这个十分简略的图还可以发现:行动者象限中,掌握资本的人,更倾向于宣扬 AGI 是好事;而掌握技术的人,往往更多谈论威胁,对技术具有更多的敬畏。
这些分布在对角线上的人,有些曾经在同一阵营。例如技术大佬辛顿,在谷歌待了 10 年;又如他的学生伊利亚 · 苏茨克维,曾经是 OpenAI 的技术负责人。
但后来他们都离开,原因基本一样:在 AI 安全问题上,和老板冲突了。
这个象限中,还有一些隐藏起来的人。比如重金投资 AI 的微软和亚马逊,他们的 CEO 们,都不曾公开表达对 AI 威胁的看法。苹果则更加低调,既不炫技,也不张扬。
中国的sands金沙游戏官网 者不怎么谈理想、拯救,也不习惯谈论自己的观点,他们更热衷于应用落地和商业变现。
但不管观点如何,他们都成为了颠覆者,都在亲手创造 AI 加速时代。尽管未来如此不确定,但不妨碍他们的行动。就像我们回过头来看," 波黎多各会议 " 反而成了先兆。
这符合每一个成功人士的特征——在高度不确定性中追求卓越。而普通人,只能是 " 颠覆 " 这个词的被动形式。
方向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注:下文附上行动者象限和普通人象限的简要阐释。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例如在普通人象限中,也存在很多科学家和研究者。
行动者:抑或技术狂人
他们不知道未来是好是坏,却迫切地加速世界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许多 AI 的弄潮儿们,都有投机的成分。因为研究者们发明了聪明的 AI,却不知道他们的智慧从何而来。资本家们更管不着这些,迫不及待地推向市场。
2016 年,马斯克曾赢了卢德分子奖,他一度以小心谨慎闻名。但去年,他再也按捺不住,加入了这场 AGI 的竞赛之中。
代表人物:马斯克、奥特曼(OpenAI)。
卢德分子:怪物真会吃人
从工业革命以来,卢德分子被精英们认为是愚昧的象征。在这个狂飙的年代里,反抗 AI 更是不合时宜。不过,当代卢德分子手中的大锤,砸不动计算机,更砸不动 AI。
许多人,只是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抵抗。他们不是先知先觉者,只是守护自己手中的饭碗。
代表人物:暂无
AI 有益论:工具可好可坏
这是一种最主流的观点,也最符合人性——许久以来,人类始终认为技术就是工具,关键在于为我所用。因此,这种观点最受普通人的欢迎。在这群人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建造对人类有益的人工智能,而非耸人听闻或只顾埋头向前。
不过,这种居中的观点,几乎为所有人的观点提供了支撑。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故事最讨人欢喜。所以,你会发现一个 AI 有益论者,可以和除卢德份子以外的任何人,站在一起。
代表人物:麦克斯 · 泰格马克等一众科学家,他们往往离业界较远。
数字乌托邦:未来新世界
AGI 到来,那会是智力丰富且廉价的时代。恰如奥特曼所言,数字乌托邦将人工智能描述为新世界的引擎。如果我们让数字智能自由地发展,不是试着阻止或奴役它们,那么,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但这多少有些浪费主义的色彩。最近有个新闻说,当奥特曼要用 AI 均贫富时,亲妹妹却无家可归,靠卖身度日。你品,你细品。
代表人物:奥特曼、佩奇(谷歌)。
怀疑论者:着眼当下
这些人认为,担心杀手机器人崛起,不如担心下火星出现人口过剩。现在的技术路径,AI 毁灭人类的概率为零,末世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对人工智能风险的担忧,只会引导人们对人工智能充满恶意,从而制约人工智能的发展。
代表人物:李飞飞、吴恩达等一众科学家,他们往往离业界较近。
当然,除了知道他们相信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了什么。这群 "AI 新人 ",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大脑,究竟在想什么,又在做什么?
来源:观察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