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埃隆·马斯克传》9月上市后,我第一时间买了一本。这家伙太耀眼了,没有人不想对他了解更多。我感兴趣的是,马斯克一边制造特斯拉汽车、向太空发射火箭,另一边在电视上吸食大麻、炒作虚拟货币,天才和疯子是怎么在同一个灵魂里相处的?
定价90元(实体书真是越来越贵了)的《马斯克传》没让我失望,因为作者确实下功夫了。为了完成这本传记,作者艾萨克森跟访了马斯克两年,采访了他本人几十次,还采访了他的朋友、同事、家人和对手们。基于不同视角的海量采访,能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故事和人物的本来面貌。这个操作思路和当年火爆一时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如出一辙。《乔布斯传》的推荐语,表述也很相似——"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艾萨克森与乔布斯进行了40多次面对面的倾谈,并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进行了不受限的采访。"
没错,是同一个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是美国知名传记作家,能让他著书立传的绝非泛泛之辈。当年,乔布斯第一次提出让艾萨克森给他写一本传记时,就被拒绝了。那是2004年,乔布斯当时能拿得出手的成就也只有Mac电脑、iPod和皮克斯,iPhone、iPad等把苹果公司推到巅峰的产品还远未问世。艾萨克森觉得乔布斯"不配",告诉他等他退休的时候还差不多。不过在2009年,当艾萨克森得知乔布斯已经身患癌症多年(2004年打电话给艾萨克森时乔布斯正准备接受手术)之后,很快开始了传记的采访工作。
那么,今天的马斯克就"配"?
艾萨克森曾经评价马斯克,"在某些方面,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乔布斯。"《马斯克传》的封面又赫然写着——"埃隆·马斯克亲自参与并公开推荐"。极度褒奖+本人盖章,难免会让人担心这本书会不会成为一部近600页的"大软文"。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朋友应该知道,作品被写作对象认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你很可能没有站在独立的立场。不过,老江湖艾萨克森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不管是乔布斯还是马斯克,都没有对自己的传记"审稿"——也就是在正式发表前阅读。不被审稿(以及改稿),对创作者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自由。这种自由运用得当,写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的史诗"。
很庆幸《马斯克传》和《乔布斯传》一样,写的是"人的故事"。读罢,你能看到他们天才的一面,也能看到他们"魔鬼"(或者说"混蛋")的另一面。
02
马斯克和乔布斯的成就,分别有多大?
他们的共同身份是"企业家"。企业家通过创造产品、经营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企业家高瞻远瞩,能看到未来,通过统揽全局推动创新;有的企业家专注细节,苛求完美,用工匠之心打造非凡作品。毫无疑问,马斯克和乔布斯都兼具这两种品质,他们既有理想又非空想,既专注当下又不失未来。
乔布斯的才华主要通过两个公司施展,一个是苹果,一个是皮克斯。他最卓越的产品包括:
1.Apple Ⅱ和Mac。Apple Ⅱ在1977年推出,乔布斯和合伙人沃兹一起创造了它,这个系列一共卖出近600万台,极大推动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Mac在1984年推出,并在1998年被乔布斯改革后再次亮相,它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引发了家用电脑革命。
2.iPod和iTunes Store。iPod是在2001年推出的音乐播放器,iTunes是在2003年推出的音乐商店,这两个产品改变了人们消费音乐的方式,并且打开了苹果内容和应用生态的大门。
3.iPhone和App Store。2007年发布的智能手机iPhone彻底惊艳了世界,应用商店App Store的逐渐壮大则让iPhone变成无所不能的百宝箱,用户和应用开发者都从中持续获益。
4.iPad。2010年发布的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的高光时代。
5.皮克斯。1986年,乔布斯出资1000万美元收购了一个动画电影团队,成立皮克斯;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此之间,皮克斯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一系列佳作,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工作室"。
可以说,乔布斯给个人电脑、音乐、手机、平板电脑、动画电影等产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乔布斯,这些激动人心的产品会晚来很多年。
乔布斯斯人已去,很多成就都可以盖棺定论,但马斯克正值壮年,他涉猎的事业又太过庞杂,其中大部分都尚且难以做出结论。目前马斯克最卓越的产品主要是:
1.猎鹰火箭。2002年马斯克创立SpaceX,并在2008年成功发射第一枚火箭。SpaceX如今已取得巨大成功,达成了许多国家航天机构都未曾达成的成就,开启了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2.特斯拉汽车。2003年特斯拉公司成立,2004年马斯克以sands金沙游戏官网 人的身份入局,并逐渐主导了这家公司的发展。随着Model 3(2016年发布)和Model Y(2019年发布)的推出,特斯拉汽车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极大加速了汽车产业电动化的进程。
马斯克创立或掌管的其他事业,论成就,有的不那么显眼,有的刚刚开端,有的还未见分晓,有的颇有争议,一并列在下方:
3.太阳能发电和储能业务。SolarCity成立于2006年,创意和资金来自马斯克,操盘人是他的表弟。2016年特斯拉以26亿美元收购了SolarCity,将其与自己旗下的储能业务Powerwall整合。清洁能源的愿景十分美好,但目前该项业务进展并不顺利。
4.星链。2015年SpaceX宣布了星链计划,宗旨是开发出"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星链在2022年的局部地缘冲突中大显身手,不过因为成本、太空污染等问题,星链一直没有大规模使用且饱受争议。
5.Zip2和X.com。这是马斯克最早的两个sands金沙游戏官网 项目,网络软件公司Zip2以3.07亿美元被收购,在线支付公司X.com与Confinity合并后更名为PayPal、后来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马斯克从这两个项目里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尝试发射火箭的资本。
PayPal联合创始彼得·蒂尔和马斯克
6.其他。推特,2022年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了推特,随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已更名为X.com)。OpenAI,开发出ChatGPT的人工智能公司,马斯克是创始人之一和早期捐赠者,但后来退出了。Hyperloop,浮空高速列车系统制造公司。无聊公司,隧道建设公司。Neuralink,神经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和脑机接口公司。xAI,与OpenAI竞争的人工智能公司。以上这些事业谈成就还为时尚早,但看起来都很有趣。
当然,关于乔布斯和马斯克事业成就的比较不会有结论。他们二人各有建树、风格各异,比尔·盖茨曾说:"马斯克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师,而乔布斯是在设计、挑选人才和营销方面的天才。"
他们就像这个时代天空上的两颗璀璨明星,各自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03
一定有一些共同之处,让马斯克和乔布斯踏上了同一条成功之路。
翻阅他们的故事,我总结出一些相似点:
1.较早接受了创业启蒙。
乔布斯上高中时,认识了技术天才沃兹,他们都喜欢鼓捣电子产品。后来,两人一起制作了一个"蓝盒子",可以用它免费打电话(严格来说这属于"偷窃"),并且卖出去差不多100个,赚了一笔小钱。蓝盒子奠定了他们的合作模式——沃兹负责发明产品,乔布斯则让沃兹发明的产品更好用、并将其销售出去。乔布斯曾说,没有蓝盒子就没有苹果。后来,他们两个一起参加了一个计算机爱好者的俱乐部,在那里沃兹诞生了创造一台"个人电脑"的想法,并和乔布斯一起把它做了出来。
马斯克从小喜欢科幻、游戏和编程,他从南非到了加拿大,又从加拿大去美国上大学、追逐自己的美国梦,大学期间他对研究电动汽车和火箭制造充满了兴趣,几次实习经历则让他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信念。
2.搭上风险投资的快车。
在高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领域创业,靠赚来的钱滚雪球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前期投入太大且竞争十分激烈。
乔布斯和沃兹做出Apple Ⅱ电脑后,没钱实现量产,于是乔布斯去找红杉资本的唐·瓦伦丁融资,瓦伦丁则让他认识了年轻的百万富翁麦克·马库拉。马库拉最终携带25万美元加入乔布斯和沃兹,把苹果变成了一家正常点的公司。后来,他们又吸引了新的重要投资者。
在互联网浪潮中,马斯克和他的弟弟金博尔写了一个程序,把地图和企业目录结合起来,并且拿到了一笔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他们创立的这家名为Zip2的公司开始招兵买马、扩大业务。
3.被赶出公司、赚到第一桶金。
投资人经常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在公司引入成熟的管理者,取代年轻创始人的位置。
因为乔布斯在管理上既专横又不成熟,马库拉很快让他交出了公司的控制权,后来乔布斯又失去了苹果下一代电脑丽萨的控制权,但他在接手边缘项目Mac后施展出了他的非凡才华。有趣的是,乔布斯用那句"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从百事可乐挖来的约翰·斯卡利,几年后亲手把他赶出了苹果公司。
1984年,苹果电脑公司 (Apple Computer)推出了一款新型便携式计算机。苹果总裁约翰·斯卡利在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左) 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右)的陪同下,在莫斯康中心向3000多名经销商和软件行业代表进行展示。
故事很相似,拿到风险投资后没多久,马斯克的位置就从CEO变成了CTO,后来Zip2公司被以3.0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马斯克随即创办的第二家公司——在线老牌金沙投网 公司X.com也是一样,拿到红杉资本的投资没多久,马斯克又从CEO变成了首席产品官,后来马斯克挤走了公司的CEO,但没过多久他又被董事会赶出了X.com。原因无非是他粗暴无礼的管理风格让员工和股东难以接受。
乔布斯和马斯克后来的成功,为这些残酷的经历添上了积极的注脚。很多人都认同,被赶出公司让乔布斯更有智慧,更加成熟。马斯克亦然。
不过,乔布斯在被赶出苹果后通过出售自己的股票获得了1亿多美元,马斯克的两个项目分别为他带来2200万美元和2.5亿美元。两位失意的亿万富翁,并不算输家。
4.创办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乔布斯有钱之后并没有过度挥霍,他一向崇尚简单而精致的生活。早期的马斯克则不一样,在拿到2200万美元之后,他非常大方地给了母亲100万美元,给了父亲30万美元,买了豪宅,以及一辆100万美元的迈凯伦跑车。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享受了财富带来的短暂变化之后,都决定把赚到的大部分钱孤注一掷到下一场冒险之中,一场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冒险。
乔布斯成立了NeXT公司,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NeXT电脑。马斯克则把目光投向了他喜爱的太空领域,萌生出"殖民火星"的念头,要向太空发射火箭。马斯克原本想找俄罗斯人买两枚旧火箭,但没谈成,他干脆决定自己造。于是,SpaceX公司成立了。
两个财富自由年轻的创业者很快享受到了为所欲为的畅快感,但也注定要掉进由此挖掘的陷阱。这让他们成长,而保持成长是成就伟大的前提。
5.摇身变为投资人。
手握巨资的乔布斯,看上了寻求出售的卢卡斯影业的动画部门。最终耗资1000万美元将其收购,成立皮克斯。皮克斯有三个业务,图像电脑、渲染软件和动画短片。乔布斯不想让皮克斯只服务专业市场,他想让皮克斯的电脑和软件进攻大众市场。后来证明乔布斯错了。
艾伯哈德注册了特斯拉公司,想要生产电动汽车,但他没有资金。在SpaceX的办公室里向马斯克介绍了自己的愿景后,艾伯哈德得到了马斯克640万美元的投资,马斯克成为了特斯拉的董事长。和乔布斯一样,马斯克对特斯拉的第一款跑车(他们准备先打造一款炫目的跑车,再转向大众市场)指指点点、改来改去,最终使得成本飙升、交付延期,艾伯哈德因为和马斯克不和离开了,马斯克亲自接管了特斯拉。好在Roadster跑车发布后,反响还不错。
乔布斯在皮克斯的角色和他在苹果公司和NeXT公司完全不一样,尤其在后期,对于动画电影的制作,乔布斯是门外汉,所以他学会了扮演那个站在专业人士身后做支撑的角色,而不是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决策,这一点对以后他再次领导苹果公司意义重大。马斯克则从特斯拉的早期经历里不断学习,并且意识到,虽然带来的问题不断,但他才是最优秀的工程师,必须由他掌握方向盘,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6.经历至暗时刻。
放飞自我后,他们都遇上了大麻烦。
乔布斯为NeXT电脑制定的计划太不合理,导致出货日期大幅推迟,而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乔布斯只能再次寻求投资。用了4年,NeXT电脑才真正问世,但因为价格太高、功能没有新意,反响平平。NeXT公司后来干脆放弃了制造硬件,只做操作系统,这与乔布斯本来的理念背道而驰。他失望透顶。
皮克斯的三块业务都在亏钱,资金陷入困境,而乔布斯已经累计投入了近5000万美元,皮克斯只能进行大裁员。硬件和软件都失败了,乔布斯只能寄希望于皮克斯能够创作一部伟大的动画作品。
SpaceX坎坷不断。成立第四年,猎鹰火箭第一次试射,失败。成立第五年,第二次试射,失败。成立第六年,第三次试射,还是失败。马斯克的钱已经花光,但他不准备放弃,他还要孤注一掷筹备第四次试射。
而在特斯拉这边,马斯克意识到——设计一辆车很容易,制造出来却难如登天。特斯拉的供应链很不稳定,资金也捉襟见肘,他们甚至挪用了客户为Roadster交付的定金。马斯克四处借钱,朋友劝他卖掉两家公司的一家,被他拒绝了。
不管是乔布斯还是马斯克,在完全由自己主导的事业里,困难也只能完全由自己去克服。
7.迎接胜利。
命运没有让他们输个精光,甚至还给了他们一些好运气。
在NeXT电脑进展不顺的同时,斯卡利主导的苹果公司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丢失,已经摇摇欲坠。接替斯卡利的苹果新CEO急需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拯救苹果。所以苹果又把NeXT收购了。乔布斯得以重新回到苹果,并逐步掌权。他辉煌的故事由此等来了续集,改造苹果公司、更新Mac、推出iPod、iTunes Store、iPhone、App Store、iPad,此后的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几乎战无不胜、一往向前。
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的《玩具总动员》一炮打响之后,又推出了《玩具总动员2》、《海底总动员》等一系列佳作。皮克斯的成功迫使迪士尼不得不通过收购它来摆脱自己当时深陷的创作困境。收购价格是74亿美元,交易完成后乔布斯也成为了迪士尼最大的股东。他名利双收。
火箭终于升空。SpaceX的第四次发射成功了,并且很快获得了NASA16亿美元的合同。马斯克开始落地他的宏图大计,发射更大的火箭、可回收的火箭、载人的火箭。成功成为常态,失败凤毛麟角。
差点倒闭的特斯拉则获得了一系列救命投资,推出Model S和Model X,建立了自己的电池工厂和汽车制造工厂。虽然后来在Model 3推出后特斯拉也一度深陷量产危机,但这些波折更像是幸福的烦恼——订单太多了,交付跟不上。已经没有什么能轻易摧毁这家公司。2022年,特斯拉卖出131万辆车,市值最高时超过1万亿美元,远超所有汽车企业。
乔布斯和马斯克故事中的这些相似之处,虽然未必是天才成功的标准路径,但其中暗含的道理或许值得学习借鉴。他们都早早有了事业上的理想,甚至知道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他们都善用风险投资的助力,也承担了大权旁落的后果,并从中学到教训;他们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没有安于生活,而是用于追逐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梦想;任性带来挫折,挫折带来反思,他们克服、他们成长;他们终学会了怎么真正改变世界,而且最终做到了。
天才都是相似的。
04
什么才是贯穿乔布斯和马斯克人生始终、帮助他们成功的关键特质?
1.专注产品。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产品服务。不管公司做到多大,不管个人财富拥有多少,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没有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享受奢靡生活,也没有成为只愿意在幕后指手画脚、隔靴挠痒的管理者。相反,从始至终,他们都专注在产品细节上。
比如Mac、iPod、iPhone这些产品,无论是硬件的用料、外观,还是软件的功能、界面,乔布斯都事无巨细地参与,并且总是提出极度严苛的设计要求,他的同事们因此怨声载道。有时候乔布斯的命令是错的,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施展对产品近乎疯狂的控制欲。包装、营销,这些展示产品的环节,他也丝毫不放过。他的完美主义,让苹果的产品几乎成为艺术品,并且具备了宗教一般的号召力。
马斯克也是如此。特斯拉的第一款车,车身、车门、门把手、大灯、仪表盘,他都提出了令人惊讶的严苛要求,这使得这款车的成本大幅增加、生产变得困难。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对每一条细微曲线都吹毛求疵时,马斯克说,他只想让这辆车"惊艳世人"。特斯拉Model 3出现产能问题,马斯克就住到工厂去监督和改进生产过程。对于火箭,他质疑每一个零部件的采购,并且决定那些价格明显不合理的零部件SpaceX都要自己做,当一些材料出现裂缝时,马斯克甚至自己拿着胶水去粘。
而在2022年收购推特后,这个已经当过全球首富的男人,没日没夜地处理那些细微但棘手的问题,他把推特办公室的一张沙发变成了自己的床。这家伙没在作秀,他真的是在解决问题,而且他真的(也不是完全)懂这些问题。
马斯克进推特总部(上);马斯克来到位于9层的咖啡室(下)
2.追求简单。
大道至简,伟大的企业家总能为复杂问题找到简单答案。
苹果创造的电子产品,都非常"易用"、"简约",比如苹果电脑曾把对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普及成行业标准,比如iPhone消灭了物理键盘。让乔布斯引以为傲的一件小事是,一个从来没有用过智能设备的小孩,拿起iPad来依靠直觉就知道如何使用。在公司管理上也是如此,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立马砍掉了70%的产品线。追求简单,意味着把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在这种理念下,所有人都会被要求排除噪音、把注意力集中在卓越产品的打造上。
在制造业里,马斯克做得更为彻底。无论是火箭还是汽车,他都要求所有人质疑每项要求,唯一要遵守的就是"物理学规则"。所以他疯狂砍掉了很多没必要(或者必要性不大)的部件和流程,哪怕那些东西是为了保证安全存在的。马斯克总结了一个"五步工作法",当你质疑完之后,就要开始删除"所有你能删除的",当然有些东西最后还可能要捡回来,如果捡回来的不够多那就说明删除的还不够多。对于火箭和汽车来说,追求简单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以马斯克做出的火箭和汽车都是优秀且性价比颇高的产品。当然,也会有人埋怨它们的简陋、不够豪华,特斯拉汽车的内饰经常会收到这样的评价。
3.极致掌控。
乔布斯和马斯克都在极力掌控产品的制造环节和上下游生态。
乔布斯很早学到了一点——重视软件的人应该自己打造硬件。所以,苹果公司一直做的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苹果不会像微软或者谷歌一样把自己的操作系统开放给别人使用。有人批评他封闭,但乔布斯认为只有封闭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如今,Windows和安卓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苹果的产品收获了最多的口碑和利润。
火箭的零部件太贵了,觉得供应商"太黑"之后,马斯克就要求SpaceX自己制造越来越多的零部件,这极大降低了他们的成本。而在特斯拉汽车的生产上他也是逆潮流行动。全球化曾让很多美国公司关闭了自己的工厂,将订单分配给海外。但马斯克想把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所以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马斯克又大胆打造了自己的电池工厂。后面的故事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明智。
极致掌控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或许在短期内并不经济,但对于打造优秀的产品却至关重要。长期而言,也更有利可图。
4.只用天才。
非黑即白的乔布斯眼里的同事,不是天才就是白痴,他们的工作不是登峰造极就是糟糕透顶。
乔布斯认为,顶级的人才只愿意跟顶级的人才共事,平庸的人不应该和他们一起工作。他求贤若渴,虽然有时候也会看走眼,比如把卖可乐的斯卡利挖来苹果做CEO。但整体而言,他非常善于找到那些真正顶尖的人才,并让他们为自己所用。比如,乔布斯在营销上造诣非凡,苹果著名的《1984》和《非同凡想》广告都是出自同一家优秀的广告公司之手,他乐意与这些顶尖的人才不断合作。再比如,创立NeXT公司之后,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费10万美元请当时已经71岁的设计大师保罗·兰德为NeXT设计Logo。
《1984》广告
有趣的是,《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在乔布斯请求他为自己写传记时感觉——乔布斯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那为什么乔布斯如此执着?原因可能是,对于陌生的领域,乔布斯总是爱问——谁是这方面最顶尖的人才?一定是有人告诉他,艾萨克森是最好的传记作家。
马斯克对招人这件事也很重视,SpaceX前1000名员工都是由他亲自面试,早期团队几乎是全明星阵容,大多数人来自大型航天航空公司或者顶级科研机构。不过,他最喜欢能解决问题的人,他说"真正解决问题的人,讲得出所有细节"。SpaceX和特斯拉之外,马斯克的业务十分广泛,没有顶尖人才的助力,马斯克也不太可能同时驱动这么多事业。
乔布斯和马斯克在用人上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很严苛,甚至"粗暴"。他们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大发脾气,对着同事一通抱怨和指责,并且随时随地会解雇任何一个人。这让他们戴上了"暴君"的帽子。但这样的风格也在客观上保证了乔布斯和马斯克个人意志的执行,以及公司可以及时淘汰掉那些被他们认为平庸的人。
5.制造紧迫感
乔布斯总是会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尤其是关于生产进度的目标。Mac团队的T恤上印着"每周工作90个小时,依然乐在其中!"如果有人告诉乔布斯完成一项工作需要10天,他一定会砍到5天(甚至更短),根本不考虑客观限制。有时候这很有效,有时候会导致灾难。
马斯克则更加"离谱"。当SpaceX的联合创始人汤姆·穆勒把已经按要求缩短了的发动机研究时间表交给马斯克时,他立马表示还得再砍掉一半,对方表示不可能,马斯克就问他——你还想不想继续负责发动机的工作?特斯拉汽车的故事也大致类似,当工厂每周只能生产2000辆车的时候,他就向华尔街夸口2个月后每周可以生产5000辆。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马斯克进驻工厂亲自接管,装配线不够,就在外面的空地上搭帐篷增加新的装配线。最终他们做到了。不过,马斯克也有失手的时候,他每年都叫嚣着要实现特斯拉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但是一直都没能做到。
马斯克说,"疯狂的紧迫感是我们公司运作的法则。"
实际上,这些不近人情的做法,能激发出所有人的潜力,让他们在紧张和痛苦中达成那些原本以为遥远的目标。
当然,最关键的是,乔布斯和马斯克本人充满激情、永不停歇。他们从来不会在达成一项成就之后就安于现状。他们马不停蹄,不断追逐下一个目标。
05
乔布斯和马斯克的争议也很大。
乔布斯最大的"黑点"是,遗弃了自己的女儿丽萨。女友克里斯安怀孕之后,乔布斯坚信那不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不管不顾,直到被克里斯安起诉才同意做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丽萨确实是他的女儿。他深深伤害了克里斯安和丽萨,然后又火上浇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这种话——"美国28%的男性都可能是这个孩子的父亲"。乔布斯后来非常后悔,他说"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会做得更好。"
劳伦(乔布斯妻子)、丽萨和乔布斯
他为人冷酷、对人苛刻,有时候还会耍聪明占人便宜。这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
马斯克的争议一方面来自他的性格,另一方面来自他的言论。他自大、暴躁、古怪、苛刻,很多人都无法与他长期共事。他喜欢发推,这为他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他曾攻击一名潜水员是"恋童癖",但这没有依据,只因为对方出言侮辱了他。他还总在推特发布有可能影响股价波动的"重磅消息",比如计划私有化特斯拉、计划放弃收购推特等等,他因此多次被SEC警告和罚款。
毕竟,乔布斯和马斯克也是人,不是神。《乔布斯传》和《马斯克传》用大量笔墨去描绘他们"黑暗"的另一面,这种真实性反而让读者更加认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他们精彩的人生。
这篇文章总结了很多乔布斯和马斯克成长经历的共性,以及为人处事的相通之处。但我相信,乔布斯和马斯克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遵守了哪些天才成功的条条框框,而是因为他们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他们狂妄自大、自命不凡,他们做出成就,但也制造失败,而这些都让他们更加成熟。他们孜孜不倦、不断精进,所以走得比大部分人都要更远。
这个世界上有80多亿人,乔布斯和马斯克只有一个。最近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调侃——我们这些普通人,是不是现实世界的一个NPC(非玩家角色,可参考《西部世界》里的工具人)?因为我们影响不了"主剧情"的发展。无论是否有我们,这个世界好像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乔布斯和马斯克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照亮整个世界,但如果我们的眼里还有光亮、心里还有梦想,如果我们不安于自己既定的社会角色,去尝试创造、去经历失败,可能最终也享受不到成功,但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这个过程吗?
乔布斯的名言是——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马斯克也说过类似的——对于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可我要是个冷静、随和的普通人,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
作为普通人,我对这两句话感触不深。我记住的是另外一句——没有人会永垂不朽,但总有人可以活得精彩。
要活得精彩!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