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院线类公司年报评析:净利下滑、甩卖影院,50亿理财产品也难掩的主营业务之殇水煮娱
不买个5亿+理财产品的院线不是一个合群的上市公司。
近日,A股多家院线类公司公布年报,其中,因重组万达影视停牌已久的万达电影依旧不负众望,成为唯一一家营收破百亿的院线公司,只不过从近期的高管人事动荡,和将旗下23家影院的票房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动作来看,万达电影的资金缺口依旧不容小觑。
与万达同属五洲发行阵线的横店影视和金逸影视,终于于去年10月登陆A股,但令人疑惑的是,二者随后气定神闲的拿出8亿闲置融资购买理财产品,不免引发质疑,既然不缺钱,上市的必要性何在?
当然,上市公司大肆购买理财产品的风潮或许可归结为因行业不景气而规避风险的财务行为,但如果同期公司主营业务呈现战略收缩,则就需要严肃对待了。
从业绩对比来看,横店影视、幸福蓝海和上海电影在过去半年乃至一年内呈现发展停滞的迹象,老大哥中国电影虽在财务数字上暂时无可指摘,但从终止并购影院、反复购买15亿+理财产品的保守行动观察,重资产的影院正在经历阵痛期。
放映业务因兴建影院成本高企而陷入窘境,发行业务在互联网宣发来势汹汹背景下也愈发难做,广告和卖品虽上升势头不减,但难以支撑院线类数百亿市值的体量。
将目光放到整个文娱行业来看,既有完美世界这样的轻资产公司脱手持有的全部院线,也有巨头阿里不惜57亿重金sands金沙游戏官网 大地、万达。盘踞在影院市场的守门人们该如何避免进退失据?
万达总营收遥遥领先,但广告、卖品毛利率不及金逸、横店
平心而论,无论是季度环比,还是近3年的年度变化,万达电影的业绩一直稳中有升。其2017年总营收131.92亿,同比增长17.69%,增速较上半年的15.6%,前三季度的20.72%略有回落。
而今年前两个月,受益于春节档的爆发,万达实现票房21.6亿元,增速回升到27.3%。可见,暑期档、春节档对影院收入影响显著,但万达的非放映业务亦是平衡业绩、例如波动的功臣。其2015-2017年的年度净利润分别为11.9亿、13.7亿、15.06亿。毛利率也一直稳定在30%以上,是放映收入占总营收5成以上的影院公司中,效益最好的一家。
比较万达、金逸、横店三家的收入构成,可发现万达的放映(观影)收入占比只有6成,且毛利率在15%左右。而后两家的放映业务收入占比为75%左右,毛利率更是个位数。正是如此,后两家的放映业务虽占收入大头,在利润比例中却均不到2成,只能靠广告和卖品业务填补。
例如,横店影视年报披露,其去年卖品收入2.466亿,毛利率75.24%,广告收入1.567亿,毛利率99.98%。这一数字与金逸去年详细的半年报数据相差不大,也与上海电影和幸福蓝海以往财报中卖品毛利率7成的行业平均水平相符。
当然,有意思的是,在放映业务上领先其他一众竞争对手的万达,在广告和卖品业务毛利率上却有些落后。虽然万达电影这两项业务的收入绝对值是其他对手的8-10倍,但卖品毛利率只有6成,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10个点,广告毛利率6成出头,比体量是自己十分之一的上海电影低了5个百分点,更不用提金逸横店两家几乎100%的毛利率了。
上影、横店、幸福蓝海的艰难时刻:净利增长失速、甩卖影院资产
不过,比起竞争对手之间在同一领域毛利率的多寡,院线类上市公司在中国电影市场降温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被票房失速的惯性拖拽,使得每个季度的净利在同比和环比数据上剧烈波动,却是一个已经显现的难题。
例如,上海电影在经历了2016年四个季度20%左右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后,于去年前三季度陷入了29.99%、15.7%、15.38%的负增长。虽然上海电影的年报尚未披露,但从前三季度的盈利趋势,以及其在第四季度先后以995.86万、1716.31万、8252.4万价格卖出辽宁玛特、长沙影城、重庆越界影城,并承诺在去年年底回款到账的表示看,上海电影去年的业绩状况恐不够尽如人意。
同样让人忧心的还有横店影视。其去年第四季度营收5.81亿,比三季度的6.95亿下滑16.4%,净利2546万,比三季度的1.04亿狂泄75.5%。而从近4年的净利状况看,其2014-2017的净利润分别为1.19亿、3.45亿、3.56亿、3.3亿。
在上市元年结束了增长,未免有些差强人意。更丢脸面的是,其是目前公布财报院线类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年度净利同比下滑的企业(虽然仍未公布财报的上海电影,很可能在主营业务营收上比之更加糟糕)。
与横店同在10月上市的金逸,同样存在经历业绩巅峰,跨过上市门槛后,营收无法满足投资者期待的问题。根据披露,金逸影视2012-2017的年度净利分别为4549万、4737万、1.38亿、2.47亿、1.96亿、2.11亿。净利同比增速曾一度高达191.66%,而如今却只有7.9%。繁华落幕,归于沉寂不该是这些次新股的预期。
而对幸福蓝海,这家对电影放映收入依赖性不强的公司来说,毛利率虽长期维持在45%以上,但其在去年亦因兴建影院遭遇了净利下滑的困境。从财报上看,其在去年第一季的净利为2351万,尚比16年的1833万增长28.27%,但半年报显示净利6635万,同比下滑3.56%,前三季度净利7014万,更是扩大降速至8.96%,以至于全年净利1.13亿,微增0.22%,是近三年来净利最低的一年。
这厢上市,那边理财,A股院线类公司的疑窦与苦衷
值得关注的是,与院线类上市公司大半业绩不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售影院,放缓扩张速度之外,它们亦加入了A股上市公司疯狂购买理财产品的大潮,整个行业缺乏优质的实业投资品种,趋于保守的风气可见一斑。
循环购买金额最高的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去年前两个季度的净利同比下滑后,于第三季度由负转正。但其在8月21日购买了为期4个月的10亿理财产品,9月底,亦先后购买了两份共计15亿的银行理财。这些理财产品到期后,中影披露其再次于1月中旬购买了长达5个月总共15亿,收益率分别是3.95%、4.55%的同类别理财。
翻看其他院线类上市公司,除了万达以外,也均有此类消息。上海电影曾公告计划拿出4亿闲置资金理财,幸福蓝海去年的4亿循环理财计划,于今年1减少为3亿。
横店影视自去年10月12日上市以来,已经循环购买了至少8次理财产品,期限从短期的21天到中期的40天,再到中长期的90天不等,且风格更为大胆,除了传统银行外,更是选择过中银证券、中信证券、浙商证券等券商。而根据其公告,早在去年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上,横店就宣布将拿出8亿去理财。
与之相似的是,在10月16日上市的金逸影视,也曾公告计划购买8.1035亿的理财产品,并在11月6日,上市刚20天就下手。从投资品种看,除了一份平安银行为其28天的5000万理财投资,金逸公告的其他8次投资理财,均为90天左右。
虽然目前披露的大部分理财产品多为保本浮动收益型,收益率多在3.9%至4.65%之间,与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相去甚远,但院线类企业如此舍近求远,自然有对行业风险、前景的考量。
从小环境来说,影院资产的马太效应日渐显著,新建影城的成本在“大跃进”后水涨船高,而新影院业务也需要时间培育——尚未进入盈利收获期,就先迈入费用摊销期的困恼,导致出现热钱消退甚至被套牢的现象,并不足以为奇。
大环境看,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风气愈演愈烈,2014-2017的累计认购金额分别为3474亿、5500亿、7807亿、1.15万亿,高风险高收益的文化行业退而求其次,亦难免随波逐流。
不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不少人认为,如果上市公司在上市募资后很快出现大量剩余的闲置资金,进而将资金转到银行、券商门下,是否有违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投入生产的初衷?循环反复购买理财产品,是不是很难归结为纯粹的因相关行业不景气,而未找到合适投资目标?上市必要性受到质疑后,将从二级市场募集来的资金投入到银行而非实际行业,是否是一种形式的社会资金浪费?
结语:
所以,从主营业务上看,万达、中影仍属年度总收入在百亿上下浮动的第一阵营。上影的主营业务告急,横店影视和幸福蓝海则已经坐实颓势。
营收之外,无论是金逸、横店两个上市刚5个月的新股,还是不缺钱的国有企业中影、上影,也都需要把握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实业的平衡,整个行业一年近50亿的理财金额,切勿因噎废食,更不要舍本逐末。
来源:Vlinkage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