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月与安生》逆袭破亿,看陈可辛如何制造“中产电影”水煮娱
中秋档上映的《七月与安生》靠着口碑,在昨晚票房终于过亿。
监制陈可辛在京出席电影后续活动时一脸的苦笑,“我们以为选了一个热门IP,可没想到还是辛苦”。
他说的“辛苦”指的是电影开画不利,后来靠着口碑逆势上扬。
《七月与安生》是陈可辛公司“我们制作”出品的最新电影,导演是一个香港年轻人,叫曾国祥,外界对他更多的认识,是曾志伟的儿子。
《七月与安生》根据安妮宝贝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两个大陆女孩互换人生的奇妙故事。
《七月与安生》虽然是曾国祥的电影,但它的魂依然还是属于陈可辛的,可能清醒意识到自身创作心态上跟如今的年轻人是有距离的,陈可辛转而当起了监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证明着陈可辛的艺术判断和直觉。
《七月与安生》
从《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到《七月与安生》,他在大陆创作的一系列电影都能击中观众的心。有评论说,陈可辛拍摄的是典型的中产阶层电影,他的趣味和价值观恰好遇上了大陆日渐崛起的中产阶层,默契感是他作品能够屡屡赢得观众和口碑的秘密。
为何陈可辛爱上了当监制?
《七月与安生》原本应该由陈可辛本人执导的。
陈可辛
但陈可辛说自己对情爱片失去兴趣了,“我已经倦怠了。”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现在的观众已经年轻化了,清醒意识到自身创作心态上跟如今的年轻人有距离,他选择退居二线,当起了监制。他听说年轻人曾国祥在片场调教演员表演特别细腻,这部戏需要他这样的导演,重要的是他的内心感情是青春和年轻的,这是陈可辛没有的。
负责挑选演员的该片监制许月珍也在尽力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年轻化和讲述成长的。“我们有找过更大咖的演员,年纪超过三十岁的”,但最终他们还是为了电影本身,选择了周冬雨和马思纯。
许月珍说,选择周冬雨,是看中她在宁浩《心花路放》当中的那一段率性表演,而马思纯刚刚出演《左耳》,她身上有安静稳当的一面。
《心花路放》周冬雨
许月珍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这个片子是一个任务。一天出品方嘉映的老板覃宏带着一个小说改编的剧本来问陈可辛是不是感兴趣,当时这个剧本已经被改成死胡同了。“看了剧本和小说,大家研究了一下,就觉得,还是喜欢的,于是开始弄。” 这个剧本就是《七月与安生》,小说版权是从另外一个sands金沙游戏官网 人那里来的,他看过江一燕主演的话剧版《七月与安生》,无比感动,遂辗转从安妮宝贝那里买到了小说的版权。
在这里要介绍一下许月珍,她是陈可辛团队的核心成员,跟陈可辛有着极为相似的气质。她曾经也是一个文艺青年,最喜欢的导演是塔可夫斯基。从浸会大学电影专业毕业后,曾经因为“电影工业拍摄的都是商业片”而排斥进入电影圈。 “我们算是比较年轻一代的电影人,比较投机。”她参与了陈可辛包括《甜蜜蜜》在内的几乎所有作品。
虽然是一部讲述两个女孩成长题材的作品,但一直在主导剧本的陈可辛不会放弃在电影中,放入自己作为一个中产创作者的视角,对大陆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察和投射,“我觉得七月与安生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两面。”他解释道。
《七月与安生》
七月与安生代表的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到底是在小城里现世安稳,还是去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闯荡追求自由,两位主角面对的人生困局恰恰也是这辈大陆年轻人正在经历的。陈可辛不会陌生。
今年六月,在嘉映影业公布的年度片单上,由陈可辛监制的作品就达到了三部,包括现在上映了的《七月与安生》、还有一部《中国往事系列》和《男人手册》。
几乎是复制了《七月与安生》的模式和阵容,连女主角都沿用了率性爽朗的周冬雨,正在上海开拍的《男人手册》同样由陈可辛保驾护航。这部电影的导演叫许宏宇,80后,是陈可辛从《投名状》片场挖掘的,他是陈可辛《投名状》以后所有电影的剪辑。《男人手册》改编自一部晋江上的网络小说,讲述的是酒店女厨和霸道总裁之间的搞笑故事,是一部喜剧。看得出来,陈可辛对这个年轻导演是真的厚爱,特意说服自己最喜欢的男演员金城武担任男主角。
中产导演陈可辛的生存之道
作为一个从来不会拍枪战、动作类型片的香港导演,有着浓重知识分子趣味的陈可辛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拍摄了一系列的中产电影,他自己的解释是,《风尘三侠》、《甜蜜蜜》关乎结婚,恋爱,友谊等等主题的电影都来自于身边的故事,都是有共鸣的事情。这些电影代表了他的价值观,他的生活、他的经历、他的成长、审美。
到了大陆后,在极其倚重的编剧张翼帮助下,陈可辛避免了香港导演普遍水土不服问题,拍出了《中国合伙人》、《亲爱的》这种本土化的作品,成功将自己当年在香港拍摄的中产电影移植到了大陆。他说,《中国合伙人》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风尘三侠》,虽然之前对新东方的故事不了解,但是集体的友谊,奋斗的故事都是《风尘三侠》讲述过了的。
认真分析一下,会发现陈可辛的成长背景更像是李安,他在美国接受过良好的电影教育,年轻时最喜欢的导演是美国有名的中产导演伍迪艾伦,家庭环境也是比较传统的文化氛围,陈可辛的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曾到大陆学习电影,后来在香港和泰国当过多年的影评人,对社会和人事习惯进行冷静的观察和理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可辛。
陈可辛在成为导演拍摄自己的电影之前,一直在监制、副导演的职位上游移了很久,“因为没有准备好”,他甚至告诉娱乐资本论,在30岁之前不应该当导演,因为人生阅历和对人对事的看法还没有成熟。
到了大陆,他带来的还有自己对这个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中国合伙人》、《亲爱的》讲述的都是当代中国的题材,他说,拍《亲爱的》就是寻子的故事打动了他,他对人情的理解早已成熟通透,完全可以驾驭这样的题材,剩下的就是倚赖周围的编剧、演员和技术人员去把电影里的世界做得更加大陆化了。
《亲爱的》
有评论说,陈可辛拍摄的是典型的中产阶层电影,他的趣味和价值观恰与大陆日渐崛起的中产阶层有着高度的吻合,这也是他作品能够屡屡赢得观众和口碑的秘密。
《中国合伙人》邓超代表的成功和出人头地,他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热泪挥洒的背后隐藏的是陈可辛自己当年在好莱坞的闯荡经历。豆瓣上有一位网友的评论更加直接,《亲爱的》当中张译所代表的中产阶级在亲情不幸当中表达的,恰是绝大部分中国中产阶级对稳定的社会秩序、道德秩序和情感秩序的强烈渴望。陈可辛的电影主角,有着中产阶级的浓厚色彩,有一种知识份子式的对繁华盛世的反思,希望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不激进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以此来理解陈可辛,以及陈可辛的创作,也就不会意外他为何要拍摄《李娜》了,“吸引我的是李娜的个人主义和反机制状态”。不过他也并不特别习惯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当初稿剧本完成后,他发现,个人主义早已不再是一个需要争取的权益,现在的90后年轻人早已有了自己的新姿态,看看这一届奥运会“洪荒少女”傅园慧别具一格的走红方式就知道了。他有点担心拍出来的全民偶像李娜在精神上已经无法再令年轻人崇拜。而陈可辛的野心,是要拥有全部90后观众。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陈可辛的经纪人告诉娱乐资本论,陈导的公司就在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他现在待在北京的时间比香港多。”在采访室,陈可辛偶然说起马上要举行的活动主持人史航,“我知道他,听说他开了一个直播,满墙都是书,说起电影来如数家珍,不过我没有见过他”,看得出来他对大陆影视圈并不陌生,并且时刻保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毕竟这是他未来施展拳脚的地方。
作者:费小丑 编辑:吴立湘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作者:娱乐资本论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