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创业者是怎么思考的?创投

投资人说 / 童士豪 / 2016-07-01 08:18
对于投资风险,投资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考虑,而且会系统地去思考。 不同基金对每一种风险的评估都是不一样的,最大的风险其实是社会风险,这是系统性的,无法掌控。对VC...

一、sands金沙游戏官网 我主要看什么

对于投资风险,投资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考虑,而且会系统地去思考。

不同基金对每一种风险的评估都是不一样的,最大的风险其实是社会风险,这是系统性的,无法掌控。对VC或PE来说,投资的风险需认真的对待。当然,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风险:

第一是市场。这个市场是已经起来了,还是即将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都是比较难掌控的。如果这个市场起来了,那它的规模究竟能做多大,想象空间又能有多大,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会不会很激烈,这些都是投资人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是商业模式。这是各VC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问题。如果某一模式被验证可行,而且风险较低,那么它有多大的杠杆效应?比如我投一块钱进去,最后能赚多少钱回来?或者用多长时间,我能把这一块钱赚回来?这些问题也都是投资人比较关心的。

但这是我较不关心的一点。

因为商业模式,基本上是能计算出来的,只要你足够聪明、数学基本功足够扎实。这不是成功的重点。重点是什么呢?我一向认为,重点是sands金沙游戏官网 团队的执行、学习、调整以及凝聚人才的能力是否强大,是否能及时找对风口,不然估值即便再便宜,这个项目也没价值,零里面的100%还是零。

很多刚入行的投资人在做项目时,因为对这个行业没有太深的理解,对创业团队也不够了解,所以就跟创业者处的非常纠结,投资人是想极力的把价格压低。实际上,那些对价格越敏感的投资人,越反应出他对该项目风险是没有把握的,所以他要靠低价格来让自己觉得比较保险一点。

二、轻模式与重模式

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比较火热了,很多人担忧的并不是团队或市场,而是系统性风险,就是到底什么时候这个行业的泡沫会破掉。当你在和投资者谈项目时,你留意他们问的是问题、什么形式的问法,你就能大概猜出他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有人偏重于产品,他会在产品上和你谈很多细节,但产品是会变的,今天做的是这个样子,之后可以就变得更好,所以这本质上还是赌的是团队的学习能力。

我从第一次看小米做MIUI,到第一次玩小米第一款手机,再到后来他们做红米,中间差别其实非常大,所以你是很难在见到它的第一天,就能想象到它最后将是怎样的。

财务风险和商业模式风险有关联。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轻模式的架构,因为轻模式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能提早证明这个项目是否有机会、是否可行,所以,一般轻模式的项目在融资的速度上会比重模式项目快。

但如果一个行业,轻模式的项目太多,重模式如果也有办法做起来,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你看,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等,它们的模式相对来讲都比较重,但因为比较重,所以能够做成这个事情的团队相对比较少。假如有五个项目同时在做,这其中能走出一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为什么团购项目一度比较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模式相对较轻,所以有十几家的团购网站曾经拿到VC的钱后奋勇厮杀。越是轻模式的行业,你的竞争会越多,但如果你能活下来,未来赚到的钱也会比较多。重模式行业,参与的团队比较少,但投入比较大、融资时间比较长,中间会有一个取舍。

三、David Cowan给我的启示

十年前我开始了做VC,之前我有过创业的经历。当时我去了美国一家非常不错的投资机构——BVP(柏尚投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这家投资机构投出了像Skype、Yelp、LinkedIn、Pinterest等世界知名的公司。

但他们一直有个很有意思的风格,就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一页,叫做Anti-Portfolio,那些就是它有机会投资但遗憾没谈成的或拒绝不投的公司名单。名单上,它没投成的公司,比它投成的公司还要有名。

比如苹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苹果的估值为6000万美元,但当时他们觉得,它的估值太高了,所以就Pass了。BVP当时认为,一家硬件公司,这么高的价格,显然不合适。另外还有像ebay。要知道,BVP负责人David Cowan,非常聪明,我非常钦佩他,《福布斯》杂志全球顶尖VC排行榜上,他常是排前20名。但他当时评价ebay,觉得这就是一家卖漫画书、稀有钱币和邮票的小网站,看上去就非常不靠谱,不可能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就Pass了它。

当年他们放弃投资Google就更有意思了。David Cowan当时去见他的大学同学,而他同学已把自家车库租给了Google的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David Cowan和同学碰面聊完天,跟他同学说:“等会我从你家离开时,可不可以不经过你家那个车库,因为我实在不想见到那两个人。”

其实BVP的投资风格就非常稳健,像打棒球,要保障自己不断有机会挥棒,只要注意下一个球能打出去就行。我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投资行业的教父也说过:“投资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要输钱,第二个规则就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规则。”

我早年自己创业的时候,每当我的项目没被投成,被拒绝的理由,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理性的,我都能理解,因为创业本身是非理性的,很难有人说我对这个行业非常的了解。大多数的投资人当时所做出的决定,也都是非常符合他们的理性思维,就像David Cowan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做某件事情,绝大多数情况是基于他自己对此的判断,是过往的经验告诉他,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不能这样做。

四、VC是如何思考的

我一直坚信的是八个字:谋定而动、顺势而为。

加入纪源资本(GGV)以后,我们内部几个管理合伙人经讨论后认为,未来十年,应专注移动互联网,但移动行业范围很广,所以需要全球布局,而且速度要快。

因为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爆发式成长的阶段,仅中美两个市场就有10亿多部智能手机,如果今后三五年不能抓住机会,等大家都起来了,再去找新的投资机会就难得多了。

所以未来三五年内,速度一定要快,虽然估值可能不是非常让人满意,甚至让人担忧,但对行业布局来讲,投资者必须要舍得下成本。

我们发现,2000年后,在美国,未上市的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本上都跟2C有关。在2000年之前,也有十几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都是2B的。这和美国高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历史的发展、购物习惯、人口结构都有关系。

1980年~1985年,为什么个人电脑能够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二战后婴儿潮这代人已经30岁了,他们对资讯的需求,比上一代人要更直接与敏锐,他们愿意花钱去买一个很简单的电脑。那时候,IBM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当然,这并非它不能做,而是看不起这一行业。它认为,真正的电脑不可能这么简单、搞得跟玩具一样。

在1995年~2000年这段时间里,二战后1965年~1980年出生的孩子,即X一代(投资人说注:被遗忘的一代),这时他们已进入了校园,甚至有些已离开了校园步入了社会,这些人对资讯的掌握,比他们的父母要更强,他们对上网的兴趣也更大,他们开始需要更多的互联网的新服务。

但接入互联网需要有很多基础设备,那时整个市场还处于一片空白,所以,当时投基础行业比投2C公司更安全,赚钱也更多。说白了就是属于2C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到来。

2000年之后,90后一代已开始进入到了青少年阶段。我记得2005年时,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社交网络能够在那时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

遗憾的是,当时很多美国的投资者都错过了这一个机会,因为他们仍然对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惨重损失记忆犹新,所以一直没敢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本土VC,以及远在俄罗斯的投资机构发现了这一机会,并从中赚到了很多钱。

这些投资者不投某些项目的理由,细究之下都是对的,要么价格太贵,要么还在亏钱,要么商业模式不清楚。但如果不掌握趋势,投资者将失去非常大的机会。

很多基金如果仔细想想自己在干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计算:假设一家早期VC募了有两亿美元,平均一个项目投一千万美元,算下来,这笔钱大概可投20个项目。如果它的回报是2.5倍的话,那它的投资者(LP)会对它非常满意,这样,基金的管理者(GP)要给它的投资者(LP)5亿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我拿了LP2亿美元去做投资,十年之内我要还他5亿美元。

那这如何做到呢?

我有20个项目可用来尝试。如果项目我投得比较早,占20%的股权,被我投资的这20家公司加在一起,必须有25亿美元的市值,这样我才能还5亿美元给我的投资者。2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要有5家在创业板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当时的总估值。

所以说,投资20家,其中有5家必须上市,25%的IPO命中率,我才有机会达到2.5倍回报。有没有可能改变这个公式呢?很简单,如果你投资的一家公司,上市时并非只有5亿美元,而是个奇虎360、京东甚至是个阿里巴巴级别的公司,那你投这一家就够了,而要投中这类级别的公司就要求投资人必须要明白大势。

五、如何分辨VC

投资者思维各不相同,只有极少数的投资人是非常愿意去冒险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的企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非常大的投资回报。

所以,创业者在和VC打交道时,不妨多听听他们问的问题,他们是对风险顾虑更多,还是问你的机会到底在哪里、还是问你怎样把企业做大,通过这类的问题,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们属于哪一种的投资者。

我发现我自己最喜欢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要做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要到哪里找到这类资源?要到哪里找到最适合的团队和你一起干?

对这类问题,我听到的答复越具体,我越有把握或越能让我做出判断投资他。

对于风险,其实VC都很聪明,相互比较一下,每家VC对项目风险的分析报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99%的风险都能被分析出来。因此我觉得能看出项目的风险,这只是VC的基本功,而能持续判断出这个团队是否有机会做起来才是VC的真功夫。

我在做投资时,常有年轻同事跟我讲,投资的公司目前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这个团队还有什么不妥。我说,这些分析都很好,我也能理解这些不足之处,因为我创过业,创业的过程我清楚,这过程当中绝对不是完美的,问题往往一大堆。在中国创业,更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学会「农村包围城市」。

在创业策略上,中美两地的公司做法还不太一样。

美国很多公司更愿意一开始就做城市中高端用户喜欢的产品,因为创业者本身就是高端人士,比如名校毕业,他做出来的产品更适合城市用户。而中国互联网市场更多是草根用户,创业成功者自然多为草根,创业项目也多是为与自己类似的草根提供服务,这是最近几年我在中美两国创业者中发现的最明显的一个差别。

六、下一个十年的趋势发展

有四个趋势是我们看好的:跨境、农村市场、企业升级、软硬件结合和AR/网上澳门金沙网站 的新机会。

这四个里头,我个人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跨境,跟我自己的兴趣、敏锐度、背景很接近。2013年我感到,跨界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举个例子,印度现在是全世界智能手机成长最快的市场,之前印度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大家都是拨号上网,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3G的普及,一旦用户基数到了,用户开始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他自然而然会在手机端进行消费。

所以2012年的时候,我成为印度两大电商Flipkarthe和Snapdeal的个人投资者。那时候我们基金都是不看印度的,都是我个人投资的,在期间我也帮助他们转型,在2013年Groupon是非常火热的模式,印度电商也是学习团购模式起来的,那时候鼓励他们去转型,变成是天猫或京东模式,他们听了也看了,也在中国考察过了,所以很快就转了。

所以在这种发展中国家,你应该赌最聪明的那些人,如果你敢冒风险,你就去指点他们,他们转型速度会很快。

第二个趋势是农村。中国互联网已是七亿人口的规模,未来要发展的话一定是向农村发展。那产品怎么样让三、四、五线地区的用户喜欢用?这是很多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两年前我们投的「小红书」小红书,那时候一直讲「屌丝经济」,我自己认为「屌丝经济」是能够输出到海外的,所以我非常看好「屌丝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是社交+电商,美国大部分的网站都是靠广告变现。所以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还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中国现在虽然大环境比较差,但互联网能够发挥的作用逐渐渗透到了线下,所以这些改变是必须要做的,其实都是好事,改变的时候会比较痛苦。

第三个趋势就是企业级服务。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热的话题,那怎样在这个平台上吸引企业级的商品交易?这也成为了很多创业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大家喜欢投资那种转化率比较高的项目,或者用户频次比较高的。就旅游来说,一年就那么几次,要是专门做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小红书用户一年购买的次数大概是12次到36次不等,所以2C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让用户使用的次数、频率更高。2B的话不可能做到的。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在美国我们投了一个家装网站「Houzz」,它主要吸引那些想要整修房子的人。因为美国房子比较大,修缮费用比较多,你要花的钱可能是几十万美金到一百万美金不等,这比国内装修市场大得多。这个过程中有设计师、建筑师,很多都是要帮你造房子的人,那怎样让这些人在你的平台上去分享?拿自己漂亮的图片秀给人家看。

这些人都是有目的这么做的,因为分享得越多,最后用户就越了解他,他们彼此就会产生交易的机会。很多网站现在还没做这个事,目前他们还在做2C的事,盈利靠广告业务。但更大的机会他们没想到,从中国市场的角度看,应该是有大机会的,就是让这些供应商在上面做事情。

2C是免费,你就用吧,会吸引很多人来。累积久了,就变得有意思了,在社区形成讨论或分享,只要可能有用户,供应商就会愿意分享更多,同时他们自己也可能产生交易。

最后一个是软硬件的结合,AlphaGo大胜李世石也让我们看到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未来潜力。

七、从结果来倒推问题

在小米初期,如果靠线下发展,毛利就不可能太低,需要有高毛利才能跟人家分,这样一来,产品怎么可能便宜?所以小米要靠线下销售产品,手机就很难便宜,一定要靠互联网才行。

那如果做电商,你怎么样?像京东、凡客一样烧钱吗?要是没有钱怎么办?最后就逼着雷军团队去懂,怎么通过口碑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骂也好,喜欢也好,都可以,只要你愿意讨论,流量就来了。

做硬件要三个月之前就下单,怎么办?所以你的货就永远都不够,那个饥饿营销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要是货上太多,没人买怎么办?

事后看来,这些都是很聪明的做法。每件事都是像公式一样,一步步推演出来的。这点雷军强。雷军解决公式问题的能力,全中国少有。

所以团队要成,要有人懂电商,有人懂社交,懂硬件,软件。每个礼拜升级,每个环节都是算出来的。小米在每一块,除了硬件,多少都有经验,都干过。

最难找的人才是懂两个领域或以上的,只有懂多个领域,你才能把各领域的优点结合出来,看清别人的弱点是什么。否则的话,就像老鹰看狮子,说你有翅膀能飞不就得了嘛。讲半天,彼此都通不了。

我后来发现,最后能成功的这些企业,有些招数只有那个创业的「当局者」能想出来,因为他有之前的经验,他的特质造就了他能想出这些招数,别人是模仿不了的。

作者:童士豪 | 来源:投资人说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