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再提互联网教育,畅谈互联网教育两大趋势自媒体
近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互联网教育的话题再次被提出并引发各大媒体关注。据《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教育市场增长率位居全行业第三,正在从2013年的924亿总规模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17年可以高达2805亿元。
由此可见技术正在为教育带来全新的产业价值,而究竟为何会如此?借此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教育与技术的结合,技术正在如何改变教育?以及形成了哪些趋势?我对这两大趋势的归为两个具体方面,第一是技术连接学生与老师,第二是技术连接学生与知识,而通过这两个趋势,我们可以窥见技术正在为教育正在带来哪些全新的价值。
趋势一,技术连接学生与老师
第一阶段,老师利用技术加强教育
技术最初进入教育的方式并非因为学生,20世纪80年代,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技术已经成熟,这些技术被老师利用于加强课堂教学,很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加入了多媒体设备,老师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被称为多媒体课堂,现在已经更为普及。
这一阶段是最为简单的,技术的发展程度并不能普及所有大众,因此,更多的知识被老师掌握用于加强教育工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也开始掌握到技术,并且利用技术学习。
第二阶段,学生利用技术学习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也开始逐渐掌握到利用技术学习的技能,这里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个小阶段是VCD、DVD机器的普及,这让教育机构看到了机会,一些教育机构看到了商机,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再售卖给有需要的学生。
第二个小阶段是带宽ADSL的普及,根据中华产业网发布的《中国宽带接入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仅有334万ADSL用户,但是到了2005年则已高达3750万。
在宽带具备的情况下,所谓的在线教育,也如同雨后春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但当时所谓的在线教育并没有太多的互动行为,网校上的课程内容,依然是此前教育机构所录制的光盘内容,当时的互联网只不过是多了一个视频内容的分发渠道而已。
但是学生能够通过技术来获取知识,这一改变是深刻的,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变得唾手可得。
第三阶段,老师利用技术进入互联网教学
在第二个阶段中,尽管课堂内容在网络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唾手可得,但实际上教育机构只是利用互联网在分发老师录制的教课内容而已,老师在整个环节中并没有扮演太多的主动性,但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寻找知识的学生涌入互联网,这也催生了更多与老师互动的需求,所以在第三阶段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各类网校的直播课程增多,不再仅仅局限于课程录制学生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作业批改也同时增多,甚至很多老师都跳出原来传统的线下机构,进入互联网淘金。最为著名的就是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离职,并在YY上课,随后创立在线直播教学团队“考神团队”的赵建昆老师,引发教育界哗然。
老师进入互联网,实际上在宣告一件事情,教育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其融合之深变得史无前例。因此在技术连接老师这件事情上,最后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利用互联网去寻找优质的老师,而更多优秀的老师不断的进入到互联网,其价值会被更好的放大,其商业价值将会大过在此前的任何一家机构。
趋势二,技术连接学生与知识
此前讨论的是技术如何连接老师与学生的过程,而一个必然的逻辑是,技术既然能够连接学生与老师,那么技术也必然能够绕过老师直接连接学生与知识,下面来谈学生绕过老师获取知识主要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的题目,可以通过拍照解题的APP软件获得答案,软件通过图片解析技术将题目与自己的数据库匹配,进而给到学生答案。在非解题领域,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学习交流论坛等多种渠道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二个方向是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的封闭式个性化学习,寻找答案只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要想掌握知识点,还是逃不开记忆知识点、通过习题检测掌握程度进行反复训练。
《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中也提到了教育行业的趋势之一是: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公平,实现因材施教。
此最后再谈一个教育VR(虚拟现实)猜想,VR技术能够更加生动的模拟线下课堂的全部,如果辅以当前的个性化学习技术、语音技术、图片识别技术,融入更强的人工智能互动功能,那么未来的教育则会摆脱对于老师的依赖。一个令人值得回味的事情是,早期的课堂教育通过融入多媒体的“声光影”技术,只是希望为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最后这种“声光影”却成为了取代课堂教育的可能。
总结:
技术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减去所有中间环节,回过头看电商、社交、搜索、O2O的发展无一不是如此,所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正在极为清晰的看到技术正在连接学生与老师,以及连接学生与知识。
这分别代表两种趋势,第一是在线教育会融入更多的直播互动,更多优秀的老师会在互联网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很多原新东方的老师已做出表率。第二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会更好的驱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