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牵手张近东:焦灼时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专栏
两只黑鸟掠过巨大的幕墙,遁入不远处一团深绿色的树冠。8月10日,无边的雨幕里,晦暗的天空下,南京苏宁云商总部的诺富特酒店人流如织。
“意料之外,预料之中。”当日下午,酒店人群中,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边走边对笔者说。
这是阿里与苏宁合作案发布会结束后的一幕。就在这之前一个多小时,几百名半天蒙在鼓里的记者,突然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感情漩涡:过往言论博弈多多的阿里与苏宁,把酒言欢了。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滑稽的是,当天上午,苏宁总部举行了一场中国零售业论坛。王健林、李彦宏现身演讲,滔滔不绝。由于苏宁已公布即将增发,外界立刻将他们现身苏宁视为参与的主角,冠以“苏百万”的名号。与会的人们刷屏无数。
当阿里牵手苏宁的消息公布后,这批人不由自主地拉出李彦宏、王健林,说他们是真正的“暖男”(暖场的男子);人们还不由自主地拉出刘强东,说他听到消息“已哭倒在朝阳区,哭倒在洞房”;人们还谆谆地教导国美电器说,该找下家谈判了。
为何合作?
但双方合作如何达成,可能比双方具体合作案的内容显得更为不同寻常。因为,过去四年,两家公司每到双十一、双十二、黄金周,都会来一番缠斗。两年前,张近东在“两会”上还曾直斥淘宝们不纳税,呼吁电商征税。
马云说,合作在两个月内就达成了,这中间他跟张近东就见过两次面。张近东说他与马云两人一直以来惺惺相惜。
但若没有一种长久的心理期待、没有一种瞬间催化的触媒,我不信这一幕这么快。因为,马云与张近东不是一个社交圈的人。他们的交往并不像合作达成时那么紧密。如果没有中间人牵线搭桥,完全凭借马云与张近东两人有限接触,我真觉得两个月达成合作很难。
人们也许能想到,柳传志以及联想控股之下的弘毅,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黏合作用。马云是柳传志的好友,而柳传志与张近东相交多年,弘毅又是苏宁云商前次增发的核心参与方。也许,马云与张近东两人确实都已经感受到了一个融合时代的力量。
有关双方合作案的基本内容,表面确实很有限,也很简单:阿里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定增,获得19.9%的股份;而苏宁将认购阿里新发行的2800多万新股,占比逾1%。
当天,阿里CEO张勇(花名逍遥子)与孙为民对外解释双方合作步骤时,言论务虚较多,了无新意。让笔者复述一下双方的基本逻辑:阿里为苏宁提供巨额资本、巨大的入口流量、整个基于交易的平台服务体系、各种变现通道、菜鸟们的通道能力等等,苏宁可为阿里提供物流支撑、线下门店体验、丰富的3C供应链、高品质的商品资源、线下售后服务的支撑等。
但在更深更远的合作步骤上,逍遥子与孙为民欲言又止,引而不发。也许,双方都有一些火烧眉毛的诉求,比如竞争,比如股价。
它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京东最明显,刘强东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他很年轻。京东在涉入开放平台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众筹等多个领域,忽然变得比以往强大许多,毛利也在大幅提升。不久前,京东以37亿sands金沙游戏官网 永辉超市,强化了线下的布局。更早时候,它还获得了腾讯注资,并吃下腾讯易迅。正在逡巡欲投巨资发展O2O的百度、野心勃勃的万达、元气恢复到鸡血满满状态的国美,也在不断打通线上线下……马云与张近东否认出于竞争而结合。但他们都强调了一种已经来临的融合产业趋势,侧面肯定了对手阵营的合作价值。
火烧眉毛的诉求同样重要。无论阿里还是苏宁,它们都已经达到自身发展的历史高点,处于转型期,增长明显放缓。两家都是上市公司,股价面临巨大考验。而苏宁还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它的增发,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出来背书,仅仅依靠它自己来画大饼,恐怕将遭遇投资者质疑。过去多年,苏宁曾靠着自身增速、庞大的现金流、类金融生存模式,多次增发,无往不利。如今,增长放缓,毛利难堪,再度增发,已很艰难。而阿里的加入,等于为它带来巨大的背书价值。
我相信,多种复杂的利益诉求交织一起,促成了这一合作案。马云与张近东互相需要。而他们的牵手,也许还有政治话语空间。马云已被当局视为新经济的符号,而张近东一直是中国商业领袖,常年担任中国工商联副主席。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商界、政经资源。
新时代的开放与合作
张近东当天表示,与阿里合作,将开启中国商业零售新的篇章,必将为行业和社会树立一个新的典范,成为互联网+零售划时代的一个事件、中国商业历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看来,阿里与苏宁合作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双方互相补充了什么业务,而在于它们为中国争议不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参照,一种可能弥合两种模式各自伤痕、通达更大成功的路径。
借此,人们能看到,中国的“新商业文明”,确实不是一句口号,它正浮现在中国现实的土壤,尤其是线下与线上相连的血脉里,相互依存里。
我相信,当两个原本博弈多多的对手牵手时,当日上午还在苏宁侃侃而谈的王健林、李彦宏,一定会有某种心理触动。而马化腾、刘强东、狱中的黄光裕,无数中国经营者,甚至更远处的沃尔玛们、亚马逊们、麦德龙们,应该不会无视这一幕。
马云的天下意识有目共睹,如果没有开放性,阿里不可能成长至今,马云不可能成为全球互联网英雄。但马云个人对传统行业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周期。最初他的言论也充满互联网暴力美学,当然其中有他对体制、文化、保守氛围的某种
不满。即便到了2014年上半年,他依然有不少刺激性言论。但是IPO前后,尤其是2015年以来,马云的视野已经远非过往可比。他与各种商业、政治、三教九流人物的碰撞,其实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江湖。
若你再结合今年上半年以来阿里管理层的调整、部分“老人”隐退、逍遥子们的出线、全球人才的引进,能感受到,阿里自身的文化也已经开始发现变化。它在经历一场新的开放历程。
但若说这一幕带给我个人的感受,张近东更令我感动。过去多年,我曾多次接触过他与孙为民,以及苏宁多名高管,至少在言论层面,亲身感受过他的内心开放之旅。苏宁敢于与阿里开放合作,其实反映最多的就是张近东视野与格局的变化。
很多人只截取张近东2012年至2013年两会上的言论,断言他对电商充满无知。其实相反,张近东的电商情结,可以追溯至阿里正式成军的那一年。
张近东、孙为民都跟我分享过当年的心路历程。2009年,孙为民对我说,早在上世纪末,张近东就考察过电商。1999年,他与汉普咨询、和君sands金沙游戏官网 两家咨询公司进行过头脑风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被视为潜在力量。当时,和君创业设想在每个社区放置PC,帮用户在网上下单买电器,实现覆盖。当时基础设施不力,理念过于超前,张近东认为会产生成本负担,没有直接操作。
我们能看到,这一幕如今已实现,苏宁社区店已覆盖更多,社区O2O已成为新的潮流。
后来,苏宁还是连续上马了4版电商系统,1.0属独立开发,2.0由第三方开发,3.0出自贝塔斯曼,4.0则由IBM支撑。2009年,苏宁易购上线后,更加独立。但在整个苏宁体系里,电商业务迟迟不见成效,主要原因还是过于区分线上线下,左右互博。4年后,苏宁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虽然一度导致利润大减,但2年之后,终于走出被动。在与阿里合作的当口,它确实处于新一轮扩张期,资金需求、生态构建面临挑战。
谁又能说张近东完全漠视电商呢?2012年、2013年的两会言论,他并不是真正否认电商的价值,而是从规范着眼。当然带有为苏宁呼吁的用意。
其实,根据我多年对苏宁的观察,从当初张近东提出“金沙手机网投老品牌值得信赖 的苏宁、智慧的苏宁”,以及苏宁改名(从电器到云商)的行动,以及苏宁70后、80后员工的提拔上,他已经透露出进一步变革的决心,视野已经打开。几个月前,张近东公开演讲时表示,要学习阿里。
因此,可以这么说,尽管产业趋势烘托出这一幕价值,马云、张近东两人若缺乏胸怀,只从竞争用意出发谈什么合作,我相信即便形式上达成所谓合作,也不会结下什么好果子。
所以,某种意义上,阿里与苏宁的合作,也是新的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国商业文化的开放。
未来30年的努力
当然,这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场景而已,并不意味着格局立马变化。 阿里与苏宁合作,即便产生巨大的整合效应,带给双方丰富的想象力,但相比整个中国的大流通行业,它们的占比依然十分有限。形式上的深度合作,掩盖不住当前中国融合经济模式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里的地位。
但是,无论如何,就像马云所说,任何一次合作都不容易,但对这次合作充满信心。
即便中长期合作不顺畅,不过也一定要坚持,因为,“整个互联网新经济还有30年,我们未来可能需要的不是三个月,而是三年,三十年的努力”。而张近东则表示,双方都到了互联网的十字路口,苏宁敢于也甘于做出最大的开放行动。
这一幕并非唯一的时代转换征兆。其实,2015年8月10日,当我们认为李彦宏、王健林等人无意成为阿里与苏宁合作“暖场”人的时候,他们两位当日的反思与展望,同样传递了开放的气质。事实上,几个月前,李彦宏在腾冲已经对外强调过全新的思路。此外,即便刘强东“哭倒在洞房”,面对京东此前与腾讯、如今与永辉超市的合作,谁又能说中国其他企业家缺少战略眼光呢。
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一段段隐秘、矛盾、纠结的时光,一幕幕变幻中的商业场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其实都是当代中国崛起的征兆。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