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从抉择?互联网打车的十字路口观点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的模式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的发展,给传统行业注入互联网的新血液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在互联网相继步入零售、旅游、医疗、金融等行业之后,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汽车”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而在汽车行业之中,市场最大的莫过于打车行业,利用互联网来改造打车服务,是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
一、 互联网打车市场的腥风血雨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互联网切入汽车服务的模式之中,主要被细分为四个市场:第一种是提供打车服务,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第二种是提供专车服务,比如易到用车、AA用车等;第三种是共享模式,将个人的闲置汽车用来出租;第四种则是二手车交易市场网站。而在这四种市场之中,打车市场是客户参与最为频繁、利润最为巨大的市场。2012年5月,杭州成立快的打车公司,仅过3月便上线。而一个月后,滴滴打车成立,紧随其后进入市场。两位打车“神器”一位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合作,一位由知名企业家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一手执掌。强强相对,一时之间腥风血雨。2014年初,由快的和滴滴发起的疯狂“烧钱”大战开启,一时席卷全国。当然,其烧钱的背后是支付宝和微信同时在抢移动支付领域的份额。1月10日,滴滴打车推出乘客免10元、司机奖10元的政策,1月20日,快的推出同样的补贴政策。春节假期,全国人民在两个打车软件的补贴中愉快度过。2月17日,快的打车宣布乘客返现11元,司机奖11元,并宣称永远会比竞争对手多1块钱。2月18日,滴滴宣传乘客返现12元,当天,快递打车宣布乘客返现13元。这个阶段,两家公司的“烧钱大战”还是充满火药味的,而快的打车的带有浓重攻击意味的“多1元补贴”也带着阿里式的公关味道。,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3亿,其中快的打车53.57%,滴滴打车45.56%,其他打车软件0.87%。确定了在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在行业内的“双寡头”的垄断地位。价格战的背后,是双方资本的争相角逐,看谁先被逼出市场。
二、 从“滴滴打车”的违法谈起
“滴滴打车”最近麻烦不断,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有权也不能任性。先是广州、成都、北京交管部门限制甚至宣布滴滴专车违法,又有6月3日下午,交通部召开座谈会,讨论出租车深化改革的意见,其中涉及即将出台的约租车管理办法。有与会者透露,对于“租赁车私家车能否接入专车平台”,将会是“很严厉的管控”。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