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田尚树事件的思考:日本纸媒缘何崩而不溃观点
百田尚树事件
这几天在日本吵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是自民党有四十几个年轻议员在一起聚会,请了小说《永远的零》的作者百田尚树来讲话,百田尚树是日本保守系的一面旗帜,在谈到冲绳问题的时候,他居然说出“一定要整垮冲绳的那两张报纸”这样的话,而且还得到了在场的自民党议员的一致支持,还有人主张立即就去找日本经团联商量断绝报纸的广告收入。
冲绳的那两张报纸,指的是《冲绳时报》和《琉球新报》这两份冲绳的地方性报纸,这两份报纸在冲绳当地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美军基地问题上,这两份报纸始终和政府的见解不同,因此被保守派看作眼中钉,认为冲绳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两张报纸,只要这两张报纸没了,冲绳人也就听政府的了,所以才有“一定要整垮”的说法。
但即使在已经出现了明显右倾化的日本,这种意图“整垮传媒”的主张也是见不得人的,这种言论被披露之后,在野党和大部分传媒对这种言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最保守的《产经新闻》也只是刊登一下百田尚树对自己言论的辩解,并不敢公开替其正面辩护。
自民党正在为如何在议会通过与安保有关的法案而头疼,自然不能装作看不见这件事,因为这种言论让人想起战前日本军部的言论镇压,而这种联想对于正在讨论中的与安保有关的法案太不利了,虽然安倍晋三总裁当初表示不处分当事者,但最后自民党还是撤换了主持这次聚会的青年局局长木原稔,并且给在会上发言的大西英男、长尾敬和井上贵博等三人以“严重注意”处分,因为不处分的话对自民党的形象损害会更大。
崩而未溃
从这件事引出的一个问题是:报纸在日本的影响有这么大吗?以至于保守势力把两张报纸看作了问题的关键。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在互联网冲击下,日子困难了起来,原来在日本轻轨或者地铁上看报的人很多,日本人那种独特的、为了不干扰周围乘客而把报纸叠成很小的一块来看的方法,甚至成为人们称赞日本人讲究公德时喜欢举的一个例子,但这些年来,在轻轨或地铁上看报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人们盯着的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报纸起码已经被从车厢里赶了出去。
这种情景是世界性的,传统的纸媒正在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便携式互联网终端毫不容情地从各处驱逐着,溃不成军。不过,虽然日本的纸媒也在败退,但绝不至于“崩溃”,起码还保留着作为传媒的尊严。纸媒在日本还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和电视一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网络的长处则在于“快速”和“方便”,实际上除了极少数突发事件之外,人们对于信息的速度并不是那么重视,更看重的,还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释,
这就是日本纸媒还能够崩而不溃的原因之所在。
习惯的力量
日本人的民族性比较保守,后发的要驱逐先发的不太容易,哪怕后发的在技术上更先进一些也一样。比如说网络搜索引擎,在日本被最广泛使用的,居然还是雅虎,它在其他国家几乎早已被遗忘了。甚至VHS录像机现在在日本都还有不少用户。笔者的第一台DVD机购于1996年,但是日本一直到2006年左右才开始流行DVD。
报纸也有这种“习惯的力量”,日本报纸发行量相当大,《读卖新闻》900万份,《朝日新闻》700万份,《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新闻》300万份,《产经新闻》150万份。这些是全国发行的报纸,此外,日本每个县都有一份地方报纸,加起来发行量大约是全国性报纸的70%左右,也就是说,日本全国的报纸发行量大约是3000万份,这些发行量的绝大多数都是家庭订阅,日本家庭几乎都要订阅一份报纸,早饭之前,报纸肯定送到门口,小孩子都习惯了老爸在早饭时边看报纸边吃东西这么一幅图像,他们长大了之后也还是会这样,即使在公交工具里不看报纸了,早餐桌上报纸一时还是无法取代的。
现在纸媒日子还比较好过的地方,据说就只有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国家在很多地方都很像,首先在民族性方面都给人以保守的印象,还都有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对网络不习惯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大,老年人在经济上较为宽裕,在消费上仍是主力,因此商家对于纸媒的广告投放从来不敢掉以轻心,纸媒到现在的日子也还能过下去。当然,最近几年,英国通过移民等手段来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移民解决的仅仅是平均年龄问题,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年轻移民,反而加强了老年人在社会财富占有方面的比重。
记者俱乐部
日本和英国还有一个相似之外,就是两国对于印刷品都有一个“零售价格维持制度”(resale price maintenance),印刷品不能随便降价销售,必须按照指定的价格销售,在日本,这个“印刷品”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领域:报纸、杂志、书籍以及“音乐制品”,这个“音乐制品”的概念包括CD、唱片以及磁带,这一制度使得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基本上可以维持比较稳定的收入。
但是录像带、DVD以及现在从网上下载的音乐制品这些后来才出现的品种,并不包含在零售价格维持制度之中。互联网更是最近发展起来的,那些以网络作为媒介的传媒,为什么还是无法取代纸媒?
这是因为日本纸媒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他们还拥有不少保护自己的手段,“记者俱乐部”就是其中的一种。
人们一直抱怨日本市场很封闭,外人很难进去,实际上此处的“封闭”不仅仅是国家政策上的封闭,很多时候,日本企业自己会团结起来和外国企业为难,以抵御他们进入日本市场。
在国内市场上,现有企业也会携手阻止其他新手的参入,像前面所说,当年DVD无法在日本推广,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型录像带出租连锁店的存在,他们为了避免现存录像带报废而带来的损失,联合起来拒绝出租DVD光盘,因为购买正规光盘太贵,而日本又没有盗版光盘,无处可以租借光盘的话,也就没有人去购买DVD机了。如果不是索尼在游戏机PlayStation-2中使用了DVD的话,DVD在日本是不是能得到应用,都还是个疑问。
和音视频产品出租行业一样,日本的传统媒体横向之间也有一种非常强的联合关系,相比而言,媒体的立场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的,就没那么重要了,别的时候,媒体之间有各种争执,但是一旦牵涉到生死存亡这个问题,就立即团结一致,以御外敌。
这种联合关系,就是笔者原来介绍过的日本特有的“记者俱乐部”制度。这个“记者俱乐部”并不是记者联谊会之类的组织,而是日本各传媒和各政党、政府机关以及大企业之间的一种互助网络,各政党、政府机关以及大企业向各大传媒提供活动场所和办公用品,提供信息以及采访便利,而各传媒则统一口径,按照各政党、政府机关以及大企业给出的信息报道新闻,所以日本各报的版面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信息来源都是一样的,信息发布的场所和时间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各传媒根据自己的定位对消息作出的解释而已。
而这些信息只有“记者俱乐部”的成员才能得到,这些政党、政府机关以及大企业,也只接受记者俱乐部成员的采访,这种对于新闻信息的垄断手法,最早是战前为了配合军部的新闻管制,在战后则是联合起来不让新人参加的一个障碍,就是CNN、彭博这样的美国媒体,也被这个制度碰得头破血流,而且日本的传媒界在维护诸如“价格维持制度”和“记者俱乐部”这样的保守制度时是蛮拼的,要知道本来他们就掌握着话语权,谁反对这些制度肯定没有好下场。
百田尚树是日本保守系的一面旗帜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小泽一郎的例子
从自民党造反出来、后来曾经出任过民主党代表的小泽一郎就是一个例子,本来,日本传媒除了《产经新闻》之外,都信奉自由主义,按理说应该支持一直在反体制的小泽一郎才对,可是小泽一郎却是日本传媒的第一公敌,无论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的传媒,都反对小泽一郎,2010年小泽一郎和菅直人竞争民主党代表,胜出者将出任日本首相,结果所有的日本传媒总动员,愣是把在选战中占据优势的小泽一郎拉了下来。
日本传媒讨厌小泽一郎的原因,就在于小泽一郎坚定地反对记者俱乐部制度,在他主持新生党的时候,就尝试过废除记者俱乐部,虽然没有成功,但媒体担心他一旦当上日本首相,就有可能利用首相的公权来彻底废除这一制度,虽然对这一制度一直有批判的声音,但只有小泽一郎这样的人才会把批判的言辞付诸批判的行动。
也因如此,日本的网络媒体没有独自发布新闻的能力,只能依靠转载各个通讯社以及报社的新闻,没有办法与纸媒公平竞争。而日本各通讯社以及报社在网络上发表的新闻,有收费版和免费版两种形式,免费版不仅在篇幅和内容上和收费版不同,而且很快就会从网络上删除,在日本,网上是找不到以往的新闻的,要找的话,除了订阅付费版之外,就只有去翻阅纸媒,而且订阅网络版和纸媒是两回事,不是订阅了纸媒就能够获得网络付费版的。到现在,免费在网上公布全部内容的只有《产经新闻》一家,但也只是在手机上公布,电脑网络版还是要收费的,而且手机免费版也不提供搜索功能。
因为传统纸媒并不缺少资金,有名的资深评论家几乎还是都在纸媒的旗下,所以网媒也无法在深度评论上与之竞争,所以到现在为止,在信息载体方面,日本的传统媒体居然并不输于网络传媒。
当然,日本人也不相信纸媒会万岁,纸媒因为互联网而被其他媒介完全代替的那一天,在日本也肯定会到来,只不过比别的国家可能来得稍微迟一些而已,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迟一些”,有了这个,就能实现平稳过渡,从而避免激烈的震荡,这些传统的媒体就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人才资源,在更换传播方式之后,继续生存下去。
这就是日本保守势力把《冲绳时报》和《琉球新报》看作眼中钉肉中刺的原因,因为日本报纸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对读者有巨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想整垮一家已经存在的传媒,真的很难。
1.金沙手机网投app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金沙手机网投app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金沙手机网投app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金沙手机网投app 编辑修改或补充。